洛阳府中的有几档门楣的王府,正一片宁静祥和。
坊巷依旧如昔,小河,石桥,乌蓬船,石板道都是老样子。
只是在东边的巷子口那,竖了解元第的石坊,这是天武丙子年姜桓得乡试第一时所立。
自姜桓解元及第后,这登瀛坊巷也不知如何了,一下子文运昌盛,连续出了三个秀才,平均是一年一个考入了县学。这对于人口只有两千余的街坊几乎是不可思议之事。
故而百姓们都说此巷有文昌君眷顾。
现在坊巷,家家户户都有子弟读书,才至巷口就可听到阵阵抑扬顿挫的诗书声,贩夫走卒也能知书达礼,遂成了一个诗礼之乡。
又是一个清晨。
王府之内,一个清朗有力的读书声,从屋舍里传来。
王元正在丫鬟服侍下,穿着公服,准备往衙门应卯,听得从一旁屋舍里传来的阵阵读书声,不由心情愉悦。
“老爷,少爷这几日读书可用功了啊!”丫鬟向大伯甜甜一笑,
王元听了嘿嘿一笑道:“这也多亏了小翠你们几个把少年服侍的好。”
丫鬟含羞点了点头。
王元看着丫鬟白嫩的小手,不由心底一荡。
王元正琢磨着是否下手掐一下那小手,这时听得外面大娘的咳嗽声。当下王元立即眼观鼻,鼻观心地,肃然道:“少爷每日读书甚是辛苦,这几日又是府试,你们告诉厨房给少爷补一补……哦,夫人,夫人你来了。”
大娘一个箭步抢入屋内,见王元手都放在该放的地方,松了口气。
家里光景日益好了,买了几个丫鬟。虽分担了事,但该她操心的地方也就多了。
这时王世升的读书声传来,二人都是一脸欣慰。
“叫少爷来吃早饭。”大娘吩咐了一声。
而一旁小楼里,往日姜桓坐着读书写字的地方。被擦拭的一尘不染。文房四宝,书籍等都是各在其位,整整齐齐的安放在那。
王舂屈着手指头数着道,二月初八会试,二月二十九,会试放榜,三月十五殿试,今儿已是四月头了,若是中第了,捷报该是在路上了吧。夫人问的是上上签,他这一次定能高中的。
饭厅里,王舂。王元,大娘,王世升,王彪,三婶,王泉都在用饭。
王舂仍是坐在主位上,他年事已高,辞去了官职,现在已是很少出门了。不过身为大家长,对于子弟仍是十分挂念。
王舂向王世升问道:“今一大早。就听得你起床读书啊?”
“娘,我要溏心蛋,你这个都煮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