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隐都变天。
往日祥和被打破,百姓关门闭店,纷涌宫门口吵嚷示威。
不管是真心的,还是凑热闹的,围得的那是里三层外三层。
目的只有一个,叫宫里放人。
放的也不是别人,而是他们的御直将军,林慕飞。
这可不是聚众瞎闹,而是明显的有备而来。
有他们喊得口号为证。
“御直将军林慕飞,被召宫中夜不归,隐都之城无人守,凄悲!”
“纵使一身忠勇义,效忠多年被人疑,私放贪官扣忠臣,放人!”
这样整齐的口号,明眼人一瞧便知是有人蓄意煽动。
开始只是人群里悉数人在喊,不过这口号朗朗上口,又十分贴近事实,随后便有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一起喊嚷。
林将军莫名失踪,齐御史却安然被放。
这消息最开始也不知是打哪儿传出的,且传播速度极快,一发不可收拾。
故此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宫门口附近,某茶楼二楼。
南诗北词二位公子对坐饮茶,透过窗口,看向聚众下面的百姓。
南诗脸上的得意之色溢于言表,忍了半天,还是没忍住,开口道。
“哥,我觉得我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北词闻言瞧了他一眼,不禁目露喜色,收起折扇,微微有些激动道。
“贤弟与我真是心意相通!为兄也正有此意!”
这就是多年生出的默契,南诗心里开心,道。
“从前这些年,咱们一心扑在诗上,却难有收获。可如今,哥你瞧瞧!”
说着,南诗有些激动的起身,指着窗外正喊口号的百姓们,道。
“如今我才想通,咱们的才华原来不在诗,而在于三句半!”
北词忽然一愣,没明白他弟什么意思。
只听南诗继续道。
“朗朗上口,合辙押韵,为百姓通俗易接受。这不就是咱们未来人生的新方向!”
闻言,北词忽然僵住了脸上的笑意。
顿了顿,眼中忽然掠过一丝失落,喃喃道。
“原来你所指,是这件事。”
南诗频频点头,道。
“所以,我有个提议。哥,咱们以后就做三句半,那诗楼咱也改个名字,就叫它……三楼!三句半的三!如何!”
南诗的兴奋,好像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顶点。
北词笑着附和,心里却还是有些失意。
默默望向那群激愤的百姓,心道既然你志不在此,便随你一片初心。
南诗坐下喝了口茶,道。
“只是我有一事不解,哥,你是怎么猜到林将军人在侯爷府的?且他人在侯府,咱们那三句半怎么还将矛头指向宫里?还有那秃头秀才,他怎么就那么信咱们,竟将侯府所见所闻统统说了出来?”
北词仍旧看着外面,默默道。
“你这哪儿是一事不解,分明是事事不解。”
说罢,又回头冲南诗耐心解释道。
“首先,林将军已经多日未出现在街上了,且他手下那些寻街的士兵脸色晦暗紧绷,由此可见,林将军一定是出事了。”
“其次,林将军跟昭王是旧友,他若出事,昭王定不会坐视不理,可又不能堂而皇之去插手。”
“咱们昨夜拿着的,是小王爷的书稿,由此证明,秀才或许去过昭王府。秀才乃侯府贵人,出入各处无人会疑,实乃打探最佳人选。书稿转安七公子之手,经你我二人送出,这是在避嫌。可若这其中没什么事,为何要避嫌?”
说着,北词将折扇打开,轻摇道。
“如此只有一个原因,秀才暗中受命昭王,到侯府打探林将军在否。”
南诗听得嘴巴里能塞下一个鸡蛋,愣了半晌,忙给北词到了杯茶端到他手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