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滔滔有些凄怆的声音传遍整个垂拱殿,此时此刻,她的面庞之上,没有了昔日的威严,有的只是悲凉,正如这大宋的江山一样,日薄西山。
垂拱殿中,所有的官吏都沉默了,眼前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因为人心叛变。汴梁城已经被围了一段时间,外面的守军无法突破荀宁的封锁,而城中的兵马也没法跟荀宁打。坐以待毙之下,禅位是最好的选择。既然是禅位,那么表面工程就得做足。
三辞三让,最后就是祭天告地,将禅让一事公诸于天下。此事,对于荀宁来说是极为利好的。因为这样子一来他可以获得皇位继承的合法性,而不是人们所看到的那样,起兵造反。
人们身后的历史都是由人书写而成的,历史上真正发生了什么,具体到什么程度,后世人是无法知晓的。但是所有人物的形象,却能被人们口口相传而记录下来。
现在荀宁起兵造反,围了汴梁城,也许在现阶段的十几年里,人们对此会有很深的印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只会记得大宋天子禅位于荀宁一事。
“太皇太后,就这么做了吧!”朝中的大臣再次拱手,他们的神色之上,此时此刻已经没有悲欢,有的只是淡漠。
大宋已经亡了!
“哀家……自知有罪于大宋天下!”高滔滔泪眼婆娑,她已经哭了一个下午,眼泪都差点儿哭干了,“爱卿,你们为何如此绝情啊!满朝文武,竟然无一人为皇上撑起天下!”
高滔滔说罢之后,就抱起了赵煦,转头就从垂拱殿的侧门离开,只留一众大臣在那里议论纷纷。所有人的面色都非常淡漠,即便是司马光也是如此。
“司马相公,现在可如何是好啊?太皇太后,似是生气了!”
“唉,天下变乱,王朝更迭,这一刻,谁也救不了大宋,太皇太后这是太伤心了。”
“既是如此的话,便是不等太皇太后多说什么了,咱们直接在城外监造受禅台如何?”
“此举可行!”
这一夜,皇宫里的灯火不曾熄灭,大宋太庙内,高滔滔唉声叹气的声音不断传了出来。
“来人啊,传哀家的懿旨,古礼不可废,哀家同意众臣的三辞三让之事。”
“是!”
三日之后,荀宁大营之内,高滔滔的懿旨和赵煦的圣旨很快就被颁布了出来。其中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大宋天子禅位于荀宁。至于圣旨和懿旨之中对荀宁的诸多评价之词,自是不必多说。事实上,所有人也都明白,这是荀宁派遣曹林迫降的结果。
在荀宁按照三辞三让等古礼之事做了以后,又是过了几日,汴梁城打四处大门皆是打开了,荀宁率兵进城,军容严正,秋毫无犯。兵马方面的事情,自然是交由专门的人去处理了。
荀宁回到曾经的荀家,叫人打扫了一番后,便是进了宫,对朝中大臣进行了一番安抚。当然,做完这些,荀宁又是去拜见了高滔滔。
“太皇太后,别来无恙啊!”高滔滔的寝宫内,荀宁带刀而入,躬身施礼。
今日的高滔滔,不再是一身太皇太后的打扮,而是寻常百姓的穿着,即便是小皇帝赵煦,也是如此。
“荀相公来了。”无喜无悲的声音从高滔滔的口中传出,“你也老了啊!”
这些天,高滔滔经历过很多事情,作为上了年纪的一个老人,此时此刻她仿佛已经看懂了一切。什么天下,什么大宋,什么荣华富贵,到头来入土为安后,一切都是空的。
高滔滔没有一夜白头,但是鬓角上的白发,却依然清晰可见。当然,身体上出现这种现象的不仅仅是高滔滔,还有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