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停歇,硝烟散去,荀瑜和宋恒,缓步登上了升龙城的城墙上,两人望着面前破败不堪的城中民房建筑,再扫视了一番城墙上安南国守卫兵士们的尸体,不禁一阵感慨。
“你我二人,虽然有功于社稷,但是这一番火器强攻城池,相当于是在屠城了。现在,升龙城虽然已经被我们攻下,但是人心未必归附。”
荀瑜缓步走到一些伤势较轻的安南国守卫兵士前,兵士们的脸上,随即流露出了惊恐之色。这让荀瑜,不由得心中一痛。
“若不是李贤多次侵犯我大宋边疆,父皇也不会下达平定安南国的圣旨。可怜升龙城数万将士,在我军炮火面前,几乎毫无抵抗之力。”
“太子宅心仁厚,在下能理解。此战,虽然杀伤安南国百姓兵士甚多,但是我们伤亡也不小。升龙城乃是安南国的国都,现在已经被我们攻下,这就意味着安南国已经亡了。既是如此,此地已是大宋国土,在下建议,即刻实行大宋律令,并且上折子给皇上,免除这里的赋税几年,以此来安抚百姓。百姓归附,安南国其他州城,自然而然的也就归附了。”
宋恒望着有些伤感的荀瑜,顿时就明白了他的心思。想要平定安南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同样的由战争带来的百姓伤亡,那也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通过战争获得土地的方式,与人心归附,相比较之下,后者更为重要。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并不是空的。
当年荀宁在如今的广西行省之地起兵,如果没有得到广泛的寒族支持,他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现在,对于荀瑜来说也一样是这个道理。如果安南国之地上的百姓不能真心实意的归附,那么即便是安南国土地被大宋攻占,过不了多久的时间,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仍旧会选择起兵造反。或者说,在不久的将来,仍旧会有一些安南国残余的势力,图谋复国。
若是人心归附,那么所有的问题,就都有可能迎刃而解。
“多谢宋将军指点!”荀瑜瞬间就明白了很多,有些事情从表面上看,不论荀瑜愿不愿意做,他都得做,“进入皇宫的兵士,回来禀报说,李贤重病身亡,很多大臣闭门不出,一些将军,也是紧闭家门。这说明这些人在害怕,他们所怕的是我们大宋军队,会借此机会对他们进行清算。既是如此的话,那就张布榜文,为李贤按照帝王礼仪厚葬,赦免那些大臣和将军的罪责,同时再次起用他们,按照大宋律令来进行任免,如何?”
“太子聪慧,在下没有什么好补充得了,就按照这么个策略做吧,相信用不了多久,安南国南部的那些州城,就会自动的归附。”
宋恒点了点头,补充完毕,随后他吩咐兵士,按照荀瑜所说的意思,进行榜文发布等事宜。
一切事情安排完以后,荀瑜便是与宋恒一道往皇城而去。安南国皇城的样式,颇有点像大宋宫殿。当然,荀瑜明白,这里毕竟曾经是汉唐之地,相像是很正常的事情。
很快,荀瑜就到了李贤的寝宫内。此刻,李贤的尸身已经被兵士们用白布盖上,皇宫的一角已经燃起了大火,看样子是有人想要焚毁宫城,害怕李贤尸身遭遇非人待遇。
“叫兵士们把火扑灭,后宫一应财物,不得擅动。没有我的命令,兵士不得夜宿皇宫!”
很明显,荀瑜这么做,是出于对安南国皇族的保护。想要收服一方人心,不光是老百姓的,还有当地的世家。李贤乃是皇帝,李家就是安南国最大的世家,世家归心,百姓归心,大宋才能在这里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