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牵着选己的手,走进了上房屋。两个人谈天说地、一见如故,说到动情处,选己竟然流下了眼泪。这个人的演技深深的震撼了太康,一下子让他不得不相信,选己说的都是实话,且把这两个人的是摁住,只说把选己送去之后,听说他过的十分如意,岚淘真是如释重负,然后他就静静的等着好消息。元康看到先生的差事几乎都被革去了,不但没有感到难过,反而很高兴,说:“先生,你可以好好休息了。”余胤说:“人生短暂,我怎么敢休息呢?”元康说:“你的差事已经被革去了,不休息还能做什么呢?”余胤说:“我打算好好反省一下子自己的过去,然后写一份奏本给大王,让他根据我的反省情况,释放的给我派一点差事。”元康说:“你就是闲不住。”余胤说:“如果你有机会选择,愿意忙一点,还是愿意闲一点呢?”
元康说:“也许很多人都会愿意闲一点,我其实宁愿忙一些,直言我做的是自己喜欢做的事。”余胤说:“当然感觉自己忙的时候,很明显这是在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元康说:“不得不做的事,未见得就是不愿意做的事,比方说吃饭是不得不做的事,可没有人不愿意吃饭。”余胤说:“人们常常说忙的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可见没有人会抱怨自己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吃饭上,没有人会说自己一直在忙着吃饭。”元康一听就懵了,余胤说:“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人,或者是抱怨自己太忙,或者是抱怨自己谋不到生计,所以当你在忙着做一件事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是幸运得了。”元康说:“可是你想过吗?岚淘费尽心机想把『逼』迫武观谋反的罪名安在你的头上,说明他也知道武观是一定会反的。他只不过是想利用这件事将你扳倒。”余胤若有所思,元康说:“我会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大王。”
元康果然这么做了,启听了之后,心里『荡』起重重涟漪,说:“你的意思是岚淘要『逼』迫武观谋反?”元康说:“大王,你心疼自己的儿子,就该阻止他成为谋反的在罪人。”一听这话,启一脸不高兴,说:“他是你的亲弟弟,为什么不愿意相信他?”元康说:“你不止是父亲,你还是王,作为父亲,爱护自己的儿子,这无可厚非。作为王,你应该尽量避免他做错的事情,这样才能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照亮臣民的心。”启听的很不耐烦,说:“什么『乱』七八糟的,我知道你心疼余胤,但你也要多体谅我,心疼一下武观。”元康匍匐在地,说:“大王,我正是心疼我的弟弟,才这样跟你说,错事一旦做了,就没有回头路了。”启大声说:“嘟!我再说一遍,武观我的儿子,他是不会反的。”元康回到自己府上,如实的给余胤说了这一次劝谏。
余胤听完了他的陈述,笑着说:“好了,他的心情我们要理解。”元康说:“他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们呢?”余胤说:“何必那么计较呢?谁理解谁有那么重要吗?”元康说:“现在怎么办?”余胤说:“等。”元康说:“对于岚淘,你不能不防。”余胤说:“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有一种感觉,岚淘这个人成不了事。”元康说:“那也不能放任不管,蚂蚁咬人一口也是很疼的。”余胤说:“放心吧!我一定会小心应对,不让岚淘占了我们的便宜。”列位看官,这世上的总有一些人很喜欢占别人的便宜,其中可能包括作者,不过作者这个人并不聪明,所以如果不是别人主动让利,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作者也不断告诫自己,不能占人家太多便宜,可还是占了人家的便宜。其实你接受人家太多好处也是很有压力的一件事,只有相互都有付出的关系,才能维持的更久一点。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到底应该怎么来衡量呢?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来计算的,当你从这关系当中得到的好处超过对方的时候,你就会认为这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你得到的好处少于对方,这样的人际关系就不是那么符合理想。如果你几乎是单方面付出,连对方连一句口头回应都懒得给,你一定不愿意继续这样的人际关系连。不过许多时候,不论是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当你们双方都想得到比对方更多的好处,把自己的付出压到少于对方,这样的关系肯定是不温馨的,这样的关系不能定义为朋友,更不能说它是爱情。爱情有输赢吗?到了作者这个年纪,不可能没有曾经喜欢过的人,然而始终只有没有一个人的故事,这是一种悲哀。所以作者输了吗?的确作者的感受是这样的,但人家本不属于我,最后没有得到她,这又怎么能算输呢?
有输赢的爱情故事是不温馨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一对恩爱了一辈子的父亲最终到了分别的时候,其中对躺在病床上的丈夫说:“再过去五十年的婚姻生活中,我赢了,你输了。”你会觉得这是很自然的吗?你会认为五十年的相爱是真实的吗?在一段争输赢的婚姻当中,没有人能收获幸福。作者是一个非常不快乐的人,每天与一群价值观完全不同的认打交道,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快十年,这是一种很大的悲哀。作者不愿意每天跟一群人谈论家长里短的琐事,这简直是一种折磨,但是没有办法。因为你与一群已婚的女人整天在一起工作,当有一天作者终于要离开人世的时候,会有些许不期待吗?可能只有遗憾,没有不舍。作者不是一个勇敢追求爱情的人,也没有任何吸引异『性』的东西,到了人生尽头,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作者练习冥想,其实也是想让自己能够安静的离开。
释迦牟尼在最后的时间里,他进入了冥想的状态,没有人清楚的知道他在那一刻离开了人世。作者听说过很多人在离开人世的时候要被折磨的很惨,一般来说,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因为遭了太多的孽。其实无论对错,当你和家人之间的矛盾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方,这都是很不吉利的。但是人如果选择买一些关键部分进行退让,这个人的精气神就没有了。不得不成人,很多人可能完全不清楚作者在说什么,有人说自己的底『色』是悲凉的。有的人应该生活的很不错,比如一位姓马的女辩手,她长的不难看,很聪明,很独立,应该会有很多人羡慕她的生活,事实上却不是如此,她的丈夫背着她开拓殖民地,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这个时候许多人都会指责那位男士,但这是非常粗暴的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没错背叛婚姻是不对的,但发生这种背叛的原因也是值得深究的。
一个非常独立的女『性』,意味着她无论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都不需要他的伴侣。男士总会抱怨女人逛商场的时候带着他,如果女人永远没有这个念头,男士们的想法就会有些复杂了。一个不被需要的人是会感到失落的,而且这位女士自己也说,回到家里他就会变的沉默寡言,家里的空气永远像凝固了一样,一片死寂。这样的婚姻往往只有两种可能的走向,一种是破裂,一种是走向破裂。后来她迎来了第二任丈夫,一开始他们相处的还不错,可后来还是出了问题。作者没有办法说出是什么原因,总之这位女士不善于经营婚姻是肯定的。她是一位名人,所以她在私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而这样的谈论往往是非理『性』的,是情绪化的,是带有攻击『性』的。她本来是一个完全不在乎周围人们看法的人,却被人们骂到精神崩溃,最后患上抑郁症。
人一旦患上抑郁症,就很难康复了,但是对病情进行释放的控制是可以的。作者的母亲被医生诊断为老年痴呆症,但她会产生幻觉,会突然爆粗口骂人。作者长年在农村生活,亲眼见过许多农村父母精神失常,但从来没有想过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母亲的头上。怎么样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了,窃以为人应该有自己的信仰,不是那种奇奇怪怪、『乱』七八糟、骗人钱财的信仰,而应该是那种真正的信仰。信仰不应该被当作生意做,近年来寺庙产业化,饱受社会各界诟病,其实,这种情况何止是在中国有全世界都是如此。当信仰变成了一种生意,人们就注定了不能从信仰当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那意味着别人给你挖的坑越大,越让你没有安全感,你越是愿意掏钱。
当作者看到小庙里年老的僧人在那里乞讨,那个时候作者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其实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位老僧的一生是非常失败的,你花了一生的时间来修行,到头来却始终没有悟道,只知道念经撞钟,从没有弘法利生的能力,这样的和尚还是不做的好。能够在有生之年去过一次藏区,是作者开心的一次经历。虽然这次经历留下了遗憾,还是那样令人难忘。有美丽的风景,有漂亮的女孩,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本来这次旅行的发心是这样的,作者陷入了深度的危机,所以宁愿去危险的地方走一走,倘若不走运,人生就此结束,也没什么好遗憾的,因为作者把能做的事都做了。结果在这次旅行当中出现了许多有利的因素,让这次旅行的危险系数大大降低。藏区的人拥有非常虔诚的信仰,但他们的信仰有时候又让作者感到困『惑』。
有太多的人虽然信佛,对佛陀的生平一无所知,佛陀说过什么,做过什么,他完全不知道。他知道的就是天天拜佛,只要得到值钱的东西就送到寺庙里。他们从来不想一个问题,佛陀已经圆寂了,不吃不喝,你把这些贵重的东西送给他,他又能拿这些做什么呢?许多人出于对佛陀的尊敬,要给佛塑金身,事实上给佛陀的脸上贴金不会让佛陀贵重一分,用木头和泥塑佛陀,不会让他轻贱一分,佛陀留给人们最珍贵的东西,是他一生都在弘扬的法,而这常常是被人们忽视的东西。如果你能够悟道,你会得到什么呢?道可以让你的人生变的圆满,让你的精神世界变的更加的通透,让你生活充满了阳光。当你悟道之后,别人接近你的时候,就有一种接近道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