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叠加上彗星速递刚刚再火星之战的完美战绩,更是将这种吸引力指数级放大。
火星拉力赛主办方的服务器在一瞬间都发生了卡顿,后来查看日志,是数据流量太大,用光了转播卫星的带宽。
这也很好理解,彗星速递在小行星带有更广泛的影响力,这些用户都必须通过转播卫星来收看这次比赛。
接下来的比赛开始流程非常简单,无非是一个很正常的开幕式,当开幕式进行到最后一项的时候,整个会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这一步,是随机分配出发点。
随机分配的出发点,对结果几乎有决定性的影响。
道理很简单,火星拉力赛为了保证观赏性,每辆赛车从赤道上的不同位置同时出发。
火星是一个近似的球体,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
从赤道的不同点,向南极进发,如果火星是一个完美的球体的话,距离是相等的。
但是火星的形状并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这就导致有的队伍的实际距离要相对较短,而有的则相对较长。
这就对结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更重要的,则是地形。
火星的南半部分充满了各种崎岖的山地、撞击坑,峡谷,这些地形地貌的分布并不是平均的,因此路径规划上,就要绕开这些很难通过的地形地貌,这又是对所有人路径规划能力的考验。
真实的赛车不像是从赤道出发,一路加速踏板不松就直接到南极了。
在拿到出发点的一瞬间,各个队伍需要根据自己的位置、路上的地形,迅速开始路径规划工作,在大方向基本向南的情况下,尽可能规避很难通过的队形。
每支队伍的出发位置,会发送到刚刚分发的一个小型终端上。
会场鸦雀无声。
本次大赛一共有两千支队伍参加,就意味着赛事主办方将生成两千个随机数,将两千支队伍安排在赤道上完全不同的两千个点上。
强大的计算机几乎一蹴而就,每支队伍手上的终端,显示出自己车队的出发位置。
接下了,所有车队离开了会场,来到停车场,钻进各自的赛车,等待重型起重飞船将他们吊装到指定位置。
回到寒鸦号之后,吴树赶紧问萧一:“船长,咱们出发的位置在哪里啊?路好走么?”
萧一低头看了看终端:“经度二百四十度左右出发。”
郝天齐听了大惊失色:“我们从山顶上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