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季昀亲自统筹调遣下,无数的资源在劳工们的手中变成了建筑物,一座中洲前所未有的巨大港口在这个港湾中迅速的成形。
同时云州十万大山中的橡木源源不断的顺着闽江顺流而下进入到闽州境内的宁安县,然后就近在宁安县中经过初次加工后再由陆路送往安南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在季昀亲自上手了以后这才发现原来造船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木料并不是在砍伐下来以后就可以马上使用,还需要在水池中浸泡半年以上,然后再经过好几年的阴干才可以。
但是现在很明显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让季昀用好几年的时间来准备木料,不过好在季昀想到了干燥窑,利用干燥窑来对木材进行干燥的话就可以让木材快速的投入使用,但是那半年的浸泡却是必不可少的。
对此季昀也知道这种事情急不得,所以他决定一边准备木料的同时一边继续修建安南港。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季昀一直都待在安南港指挥建造和木材的加工,不过在这半年之中朝国却是终于和中洲撕破了脸皮,不仅直接驱逐了中洲的使臣,并且也不再奉中洲为主,选择自立。
随后在朝国自立的同时,东北方的金国也宣布于朝国结盟,随后金国同样陈兵五万于中洲的辽州边境,而在他们对面的辽州之中只有四卫加上辽州军总共八万人而已,双方的兵力对比达到了接近两倍。
一时间中洲朝野震动,扬州党趁机联合朝中大多数大臣建议沈政继续往辽州增兵以应对越发危险的边境形式。
在如此情形之下就算是沈政再怎么艰难也得要增援辽州了,于是沈政下令征兵五万,并且再加上两卫的兵力全部交给大将军凌统让他前往辽州坐镇。
这么重大的消息自然很快就传到了季昀的耳中,季昀虽然对金朝两国手握优势兵力却不进攻的行为感到十分的诧异。
要知道在边境上维持十五万大军的开销可不小,以目前中洲的财政能够支持辽州的十五万人已经十分的勉强,而一直以来金朝两国的国力都不如中洲,那么他们又如何能一直在边境上维持这么多的兵力。
不过季昀疑惑归疑惑,但是对于沈政的决定却不觉得有错,但是在他的心中却隐隐的担心那边会出现巨大的变故。
所以季昀进一步的加快了自己这边的进度,终于在金朝两国结盟的两个月后完成了木料的准备,并且安南港也在这时候初具雏形。
不过虽然现在的安南港还只是个半成品,但是却也只是相对于安南港最初的设计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