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先前传令兵来报的消息是,在他们后方二十公里的距离上发现了唐军的踪迹。
并且他们也找到了一个奕文军的溃兵,从溃兵的口中他们也知道了奕文的三万大军已经被唐军给击溃,现在唐军正在朝着辽河快速的南下。
不过如今在这时候戴毅知道不能因为这种事就停止进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若是这时候他们把这口气给泄了,那么想打下辽河就难了。
所以戴毅才会将那传令兵斩杀,以防止对方将消息给传出去,同时还让自己的亲信去将那个溃兵也给处理了,以防止传出消息动摇军心。
随着戴毅的一声令下,联军的进攻开始了,在长达六公里的战线上,联军的十万大军作为线头部队朝着对岸的中洲军营寨展开了进攻。
在这十万大军之中只有一万的八旗兵和两万的绿营兵,剩下都是由战力稍次的朝军组成。
其中八旗兵作为精锐在后方压阵,朝军士兵和绿营兵则冲在最前面。
并且在那些朝军士兵每个人的手中都扛着巨大的木板,这是这些日子以来戴毅让士兵不断砍伐周围树木赶制出来的。
那些朝军士兵扛着木板一块一块的铺在了冰面上,防止冰面因为承受太多重量而破碎,并且木板也不像冰面那么的滑,极大的加快了联军进攻的速度。
同时这些朝军士兵也将木板作为挡箭牌,他们举着这些木板,在靠近了中洲军的阵地以后,从中洲军阵中不断射出的箭矢对他们造成的损失也少了许多。
同时在进攻的十万大军后面,还有好几千的随军工匠趁机在后方敲敲打打着,他们利用着先前朝军士兵铺设在冰面上的木板,开始将这些木板给固定到一起,并且连接上绳索。
这样假如在冰面破碎了之后这些木板就会成为一个个浮桥,让联军的士兵最起码还不至于直接全都落入水中。
戴毅对这场决战准备十分的充分,但是同样的对岸的凌统在这些日子也不是完全没有准备的。
如今的中洲军防线足足有三道,第一道就是在岸边的各种铁丝网和拒马桩子,这些是季昀教的,并且铁丝网也都是从唐城制作出来以后就直接送到了前线来。
而第二道防线就是中洲士兵们组成的血肉防线了,凌统将主力全部陈兵在营寨之外,依托营寨与联军作战。
而在野战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中洲军的士兵们就会撤回到营寨之中,这长达十里的连营也是中洲军最后的防线。
在营寨中不仅有着高耸的营墙,同时在营地中也有着大量的木栅作为分割,就算是营墙失守了他们也可以在营地中继续与敌人周旋作战。
随着双方之间距离的不断接近,中洲军的各种器械开始了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