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坐拥财富却不幸福,外表光鲜而内心枯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盲目攀比中,忘记了真实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
更有人在“内卷”与“躺平”间摇摆不定,生活充斥着无力感与焦灼感。
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竞争攀比激烈、世事变化无常的时代,如何活得坦然?
老子作为道家鼻祖,他“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思想备受古今人们的推崇,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老子的生活理念,回归生命的本质,用一颗“无为”的心活出“有为”的能量,获得内心的安宁。
老子有言:“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看来,事物的发展原本简单有趣,任何的事物只需要自然而然生长生存,无需刻意而为。
我们不用刻意追求如何生活,减少人为地过度干预,回归到自然的生活状态就很好。想想,如今人们的社交和生活大多要依赖电子产品,都要忘记了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方式;我们每天坐车就像是从一个盒子移动到另一个盒子里,失去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更有人违背昼夜规律,加班熬夜,晚上不睡、早晨不起,身体渐渐亮起了红灯。因为远离自然、违背自然,造成了身体的不适、生活的疲惫。
实际上,自然有自然界的规律,而人的“小宇宙”应该与天地大字宙合拍、同频。所以,在饮食上,多吃应季的蔬菜和水果;生活上,讲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成顺应自然的睡眠规律;更应该遵循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达到身体与自然的和谐统。就像一棵树、一株草顺应自己生来就被赋予的天性,静静地悠然自处,人也应该追随自己的热爱,自由自在地做自己。
司马迁不愿意被权力束缚而失去灵性,宁愿不当官,选择贫困而自由地活;
陶渊明历经官场沉浮,在41岁时决心放下浮华,开启了他的隐居田园生活;
王阳明被贬,就顺势而为,过起了躬耕南阳的生活,享受乡村生活的惬意。
其实,生活很简单,学会顺应自然,顺应本心生活,就能达到最健康、最轻松的生活状态。
建立一个充足的、安心的、幸福的生活世界,能长久地给我们带来生活的安定与心灵的安宁。
生活中,很多人想尽快拿到成果、尽快被人认可.做事目的性太强,急功近利,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也有人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很多,就焦虑不已,甚至自暴自弃,用所谓“躺平“为借口混沌度日。
老子的思想倡导“无为而治“,但老子所说的“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妄为,即遇手理性对待,根据客观机缘采取相应的态度,能行则行。该止则止;可进则进,需退则退。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不焦点、不放弃、不丧气,改变能改变的,对于不能改变的要保持自己的步调,才是面对现实的积极态度,
比如,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方面,考试的目的不是竞争和率比,而是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身得到成长,脚踏实地学到东西,比成绩优劣更重要。
老子也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意思是,主观妄为会招致失败,强行作为会遭受损失。万事不可强求,凡事从细微处做起,从自己能做到的地方去做,很多事是水到渠成的。
在今天这个极速的时代,生活节奏特别快,我们要慢下来,让心空下来,这样会带来内心的宁静与欢乐。回归朴素,拥抱孤独、获得内心的清净和自由。
老子有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