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大壮将自己写的内容拿给刘小伟看,基本上没啥问题,只有一些需要改动。
看了下时间,这吃饭肯定是需要的。
于是就在宋肖华饭店摆了一桌。
“萧先生,这次针对您和您的种植基地,我的计划是分三天进行。”
“从下午开始,我们会针对您县城的几家门店进行采访。”
“明天,我们去李家村进行实地拍摄,另外还需要采访一些村民。”
“至于后天,那就是对您,和您的合伙人进行一对一的专访,请您做好准备。”
饭桌上,刘小伟说起了接下来的计划。
其实主要的意思就是,就现在在告诉萧大壮,你该收拾准备了。
比如今天下午去门店采访,店里的卫生环境和服务态度等等,都要做一些准备。
另外就是客人。
你开店不可能没有客人买东西吧?
就算没有,你也要弄出几个才行,这就有点别的含义了。
萧大壮明白,梅茹萍和宋肖华自然也都能够听得出来,于是互相对了个眼色。
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去李家村采访也是一样的道理,环境卫生,以及规模。
最后就是牵扯到采访的人员,任何采访不可能只采访某一个人,总归要找一些旁观者。
而李家村有几个人,那就是最典型的需要被采访的。
最重要的自然是村长,一个村长往往可以代替全体村民的意见。
当然单单一个村长还不行,另外还要找几个人,比如李二赖子。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烘托的一个人选。
李二赖子以前是多么多么的懒惰,现在是多么多么的勤快,赚了多少多少钱等等。
为什么会赚钱?为什么会改变?
这自然离不开萧大壮。
再比如做饭的李翠兰,帮萧大壮种植的柳慧缘等等。
至于最后的专访,那就是要将采访稿背熟,刘小伟怎么问,其他人怎么回答就行。
“刘记者放心,我们绝对配合!”
所谓的配合,那就是心照不宣了。
大家都是熟人,黄月娥不可能害他的,这一点萧大壮可以肯定。
宋肖华作为饭店老板,自然不能长时间作陪,借故离开了。
而梅茹萍自然也找机会走了。
其实二人干什么去了,大家都明白,包括刘小伟二人。
自然是准备去了。
首先就是找托,这个其实并不难,过了中午之后,宋肖华可以将饭店的工作人员全部安排去门店买菜。
如果还不够,就让苏菲那边也安排一下。
其实拍摄这种镜头都是一带而过的,不可能需要多久。
然后就是店里的卫生,东西的摆放等等。
另外就是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比如不厌其烦的面对顾客的询问等等。
这些都需要注意。
中午没人喝酒,吃过午饭,众人开始休息喝茶,主要是给梅茹萍等人准备的时间。
在空闲至于,刘小伟和萧大壮谈起了私人话题。
“萧先生,我问一个不在采访之内的话题,你真的是为了李家村而创业的吗?”
其实问这个问题就有些敏感了,毕竟问这个问题的不是别人,而是一名记者。
她说不在采访之内,谁知道呢!
记者的话,永远不能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