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倒行逆施,乃是国贼!你们可莫要自误啊!
快开城门,为我大军准备些吃食!”
文士将脑袋探出城楼,大喊道:
“下官是中牟县令,陈宫!
将军可是济北相,鲍信将军?”
这文士原来是陈宫!
因为这一世的曹操并没有刺杀董卓,曹操也没有一路逃亡,自然也没有遇上陈宫。
而陈宫自然还在中牟县做他的县令。
不过陈宫有大抱负,不甘心就这么做一辈子的县令。
听闻诸侯在酸枣会盟,陈宫便一直在打听会盟的消息。
若不是中牟县小,实在凑不出多少军队,否则陈宫就带人参加会盟去了。
陈宫年少时便与海内名士相交,自己的名气也不小,鲍信倒也听说过陈宫的名号。
“本将正是鲍信!
足下原来是陈公台!失敬!
本将着急赶赴前线,未曾携带辎重,公台兄可愿为某的大军准备些吃食?”
这便是名声的重要性,鲍信听到陈宫的名号后,说话间也客气了不少。
陈宫打量着下方的军队,以他的眼力自然可以看出城下的并不是山匪或是黄巾贼。
他朝着下方的鲍信喊道:
“自无不可!
鲍将军稍候,我这便命人去准备!”
随即,陈宫又吩咐士卒打开城门,自己则下了城楼前去迎接鲍信。
见城门打开,陈宫亲自来迎接自己,鲍信满意的点点头。
既然陈宫这么有诚意,鲍信自然也是投之以李,报之以桃。
只见鲍信翻身下马,对着陈宫抱拳一礼,客套道:
“久闻陈公台大名,今日一见当真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将军过誉了,快请进。
我已命人准备了些吃食,将军吃饱喝足后再赶路也不迟。”
鲍信摆摆手,说道:
“公台兄,实不相瞒,此次盟军的先锋官并非只有本将一人。
所以本将不能在此地多作停留,免得被人抢了先机。”
陈宫闻言点头道:
“既如此,那我便命人将吃食都抬出城来。”
“那便再好不过!多谢公台兄!
公台兄,本将观你也是深明大义之人,何不加入我盟军,一同讨董?!”
陈宫也不惺惺作态,直言道:
“我也早有此意啊!
董卓乃是大逆不道的国贼!人人得而诛之!
只不过我是一名小小的县令,手下不过数百郡兵,因此才没有去参加会盟。”
鲍信笑道:
“公台兄能有这般志向便已足够!
不如公台兄先跟着本将,过几日本将将你引荐给盟主!”
陈宫一直十分关注会盟之事,卫宁当上盟主的事他自然也知道。
对于这位年轻的侯爷,陈宫还是颇为敬佩的。
听鲍信说要将自己引荐给卫宁,陈宫心中一喜,忙问道:
“当真?!”
“自然!”
“那真是多谢将军了!
将军放心,在下胸中也略有些韬略,这盟军的首胜之功,在下愿助将军夺之!”
见陈宫戳破了自己的心思,鲍信也不恼,反倒还有些兴奋。
“公台能助某破敌制胜?!”
陈宫自信的点点头,向着鲍信招了招手。
鲍信大喜过望,忙将耳朵凑了过去。
...
(这里插一嘴,汜水关和虎牢关其实是一座关隘。
演义里写成了两个,我写的时候也写成了两个。
因为我的设定是结合历史和演义一起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