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许秋等人在重症监护病人摆开了手术台,立刻做完了清创。
手术结束后,许秋给出了抗生素的指征:“青霉素400万,q4h,克林霉素900mg,q8h。”
……
从张母的病房离开后,许秋等人又去仔仔细细地冲洗了一遍身体,进行了严格的杀菌。
这是为了避免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
尽管同样是气性坏疽,但彼此之间的病原菌也有差异。
将其中一个人的病菌带到另一个人身上,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完成清洗后,换上新的防护服,许秋又来到了临海大学老教授的病房。
这位老人就不能进行大范围的外科清创手术了。
他本身有糖尿病,之后还发生了暴发性紫癜,身体不能耐受。
许秋斟酌一番后,考虑是厌氧菌,合并肠球菌等引起的混合感染。
他在病变区做了几个小切口,尽可能地暴露了感染部位,进行了简单的清创。
之后,除了用张母同款的抗生素外,还加了头孢噻肟和奥硝唑。
……
接下来的几个病人,许秋都快速判断,给出了对症的抗生素。
潘伏游跟在后面,越来越沉默。
他当初也是急诊科出身的,退居二线后,才转到做院感这一块。
因此,他还是能看出来一点端倪的。
如果说,其他医生对待气性坏疽等严重感染的治疗方案是火力覆盖。
病原菌死,还是病人死,看病人能不能熬过去。
但,
许秋却仿佛知道每一个病人是什么病原菌。
用药仿佛神兵天降,精准打击,丝毫不伤及无辜。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药用对了,感染能得到快速控制,病人的损伤也降低到最小。
但缺点同样致命。
一旦药物用错,病人只要死路一条!
如此铤而走险的治疗方法,真的能成功吗?
潘伏游并不在乎这一点。
“这样用药,病人死了,主要责任也在许秋……”
但,脑子里刚冒出这个想法,潘伏游突然又沉默了。
他看着不远处正忍着恶臭,专心为病人检查,不停嘘寒问暖的许秋,这一刻,潘伏游突然觉得无比羞愧。
……
当晚,深夜十点多钟。
院长王晟德终于赶回来医院。
正好碰上了处理完病人回来的许秋等人。
“许秋,情况怎么样了!”王晟德急不可耐。
“暂时都给了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方案,结果明早就能揭晓。”许秋道。
“好,太好了,如果真的能控制住,许秋,你帮了我一个大忙,也救了临海一院!”王晟德握着许秋的手,万分激动。
等许秋离开后,他又单独叫住了潘伏游。
据说,这一天晚上,很少发脾气的王晟德把潘伏游带去办公室,整整骂了一夜。
中途王晟德还有点缺氧。
吸了会儿氧,又把睡得正香的樊磊抓来,接着骂。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钟,护士来院长办公室这边汇报感染情况时,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