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陈长生回到安北卫衙署的时候,已是暮色昏沉的傍晚时分,下了一整天的秋雨还没有停。
江南的秋雨细细密密的,就好像是一条条银色的蛛丝,颇有几分“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的凉爽。
这场及时的秋雨消解了燥热的暑气,分明就是在预示着秋季的到来。
若是在正常情况下,到了这个时辰康丰年、王大有、陆琦贤他们早就应该回家抱老婆去了,但今日却是一反常态,这三个副指挥全都没有走。
“陈指挥,怎么样了?”虽然康丰年极力做出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但略显焦虑的神态还是溢于言表:“陈公公是怎么说的?”
“已经定下来了。”陈长生笑呵呵的说道:“由我出任西路军参将,挂总兵官衔,具体的差事就是赞划军务,在淇国公帐下听用。”
听了这句话,无论是康丰年还是王大有和陆琦贤,全都面露欣喜之色。康丰年显得尤其激动,用力的一拍大腿:“太好了,总算是成了,恭贺陈指挥高入要职,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陈指挥总算是熬成头了,镇守一方的封疆之职已是十拿九稳。”
“以后陈指挥高升了,还得多多关照一下咱们这些老兄弟呀。”
“别胡扯了,只不过是个头衔而已,这算哪门子封疆哦。”陈长生表现的非常谦虚。
陈长生说的很对,从表面上看他确实没有高升,因为那个所谓的“总兵官”头衔也就仅仅只是一个头衔而已,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兵,也不可能真的让他统领人马去打仗。
按照大明王朝的制度,挂“总兵官”这个头衔的人多了去了,但真正名副其实的却没有几个,有一大半都是虚衔——挂尚书头衔的功臣就有许多,这并不代表就真的是朝廷重臣。
就比如说孙成岩吧,他就挂了一个兵部侍郎的头衔,但那只不过是朝廷的恩赏,他总不可能真的去兵部任职吧。
头衔是虚的,很多在外征战的将官都会挂这样那样的头衔,无非就是高配的虚职而已,除了是一个荣誉称号之类的东西之外,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连最基本的俸禄都没有呢。
大明王朝的官、职、衔、爵是分开的,不可混为一谈。
西路军参将才是陈长生真正的职务,但这个职务本身就是“无定级”“无定员”,纯粹就是一个临时性的任命,高级一点的参将可以是从三品,低级的则干脆就是个五品,而且没有具体的人员编制,要是没有具体任务的情况下,就是给功臣子弟和外戚勋贵刷履历用的。
真正要紧的是,是那个“赞画军务”的差遣。
有了具体的差遣,这样官职才有意义,虽然依旧没有调兵遣将的权力,却可以参与军机提出建议,基本上就相当于是军中的参谋那个级别了。
而且是“在淇国公帐下听用”,又有点秘书的职能。
这样的职务肯定不能调动军队,但却的升迁的重要“跳板”:按照朝廷约定俗成的惯例,安北卫原本就是军队的建制之内,就算是从来都没有统兵打仗的经验,陈长生这个指挥使也是实打实的武将而不是文官。
所谓的“赞画军务”其实就是完善一下个人履历的意思,丰富一下个人的军事经验,然后就可以成为镇守一方的军中大员了。
通过安北卫往上升迁,以前的孙成岩就是走的这条路子。
虽然朝廷还没有明旨确认这个任命,但陈公公毕竟是安北卫的人,所以陈长生才会提前知道这个消息。
“陈公公的意思呢……就是希望无论我在还是不在安北卫,咱们安北卫的局面一定要稳,千万不能有什么动荡或者变故……”
“老陆、大有,老康,你们都是怎么升上来的,自己心中有数吧?”
“明白,明白,我们全都明白,还不是陈指挥提拔重要的缘故嘛,要不然哪里轮得到我们做副指挥?”
这句话说的真是太对了。
在以前的孙成岩时代,连陈长生自己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就算是曾经有个副指挥的头衔,但他的资历太浅,而且功勋不够,就算是孙成岩走了,按说这个指挥使的职位也轮不到陈长生。
完全就是因为当时那几个老牌的副指挥争斗的太过于激烈,而且无所不用其极,最终导致了一个全体“团灭”的结局,反而便宜了排位非常靠后的陈长生。
原本的那些“元老”已经在惨烈的内讧当中团灭了,陈长生才有机会上位。
他上位之后,肯定要提拔自己信得过的嫡系心腹。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原本只能勉强算是中层的王大有、陆琦贤和康丰年才被提拔了上来。
“上一次孙成岩孙指挥离任的时候,几个副指挥争的你死我活,最后是什么样的下场你们全都看到了。”陈长生目光炯炯的看着自己的这个三个嫡系心腹,说的语重心长:“陈公公和我,都不希望再出现那样的局面,所以咱们这边一定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