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商量好了后,决定选个黄道吉日,就开张,店里桌椅都有,只需要买碗筷食材,都方便得很,菜单什么的,就由王氏她们去决定。
许行丰自是不用再管什么,一门心思的扑向自己的四书五经即可。
在李夫子开小灶的特殊关照下,许行丰可以说是事半功倍,《诗经》不过两月有余,便学完了一半,对四书的理解也更上了一层楼。
等到许行丰和许发运两人有空来县城里已经是草长莺飞之时,这是叔侄俩第一次来自家食肆。
他们是在家听说了自家食肆生意很是不错,特别是中午,在店的四个人忙得脚不沾地的,只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
这开了店,村里自然是瞒不住的,不过对外说铺面是租的,不然只怕闲话更多。
村里人只觉得许家已经是大不相同了,居然去县城里租住铺面做生意,看着许家生意火爆,有想模仿的,但是又舍不得钱在县城里租铺子,想空手套白狼总归是不成的。
这生意火爆,自然就有人模仿,县城里也有其他人开起了跟许家一样的自助餐模式的食肆。
不过到底许家先开,客源稳定了,虽然流失了些顾客,但这县城的生意哪里是一家能做完的,还是有不少赚头的,许家人一开始还稍微有些不平,后面也想开了。
许行丰和许发运到食肆的时候,正好赶上午间高峰期,这段时期是许行丰爹娘在店里。
要是换成平时,王氏和柳氏看到许行丰都是直接扑过来的,今日忙得哪里有空亲热,而且许行丰和许发运帮忙,两人都没说使不得的话,可见生意之好。
六人打菜的打菜,打饭的打饭,炒菜添补的炒菜,忙了接近半个时辰,这才缓了些,许行丰叔侄两人亲眼看见了自家生意,才知道这好确实是有些过分了。
不过每日也就这么一会,累倒是也没多累,而且关键这钱肯定赚了些,比起在田地里强多了,两个人都高兴。
后面陆陆续续来了些人要餐,持续了大概一个时辰,菜也正好干干净净,一家人只留了许发贵在外面看店,其余人都进了后院房间数钱。
这基本是每日午后与晚饭后,许家必然要做的,看看每餐赚了多少,也是最开心的时候。
将竹筒中的钱倒了出来,都是一文文的铜钱,基本铺满了桌面,几人分开来数,每一百文就用线头串起来,最后加和起来居然整整有四百二十六文。
除掉买食材的费用,怎么的也赚了有一百文,这还只是中午的,除掉自己人工费用,比起店铺出租,赚头多得多。
许行丰算了下,自家这小铺面,一个月最少也能赚三四两银子,这刮风下雨的都不影响,确实在县城算是好买卖了。
这赚的是辛苦钱,不算容易得来的,不过比起以前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已经轻松许多了。
不说别的,王氏和许老头两人由于每日都待在店里,没怎么晒到太阳,加上毕竟做食肆,也就吃得好些,两人现在终于脱离了瘦骨嶙峋之态,脸色也红润些了,没有了以前的黢黑之像。
在农村,两人已经算得上富态了,让人好不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