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路从徐州北上与山东到江南的道路想连接,这段道路要短一些,路基已经建好,等明年开春之后铺设水泥路面,入夏之前就能贯通!”
李治他们修建的长江大桥并没有选在长江中游的武汉,而是在下游芜湖附近。
跟武汉相似,这段区域长江河道狭窄,适合建桥,而且靠近马鞍山,钢材运输方便,可以就地取材。
之所以不选址在武汉,一方面是因为武汉多山,钢材运输麻烦。再有就是武汉当前的发达程度远没有长江下游的芜湖区域。
说完江北,李治又开始谈起了江南。
“长江大桥之南,儿臣初步规划了三条线路。一条沿长江往东北,过当阳郡到金陵,一直入海。
条二条线路向南连接杭州,沿海南下,最后抵达泉州。
这第三条线路沿长江往上,从彭蠡以东南下,一路修到广州之地。只是这条路会纵贯长江之南,山高林密,修起来困难重重,想要建成,可能要耗费上数年甚至十余年时间。”
李治规划的长江之南这三条路倒是挺不错的,第一条沿长江而下,那边有石天和李明达的摩托车工坊和拖拉机工坊,也有朝廷的钢铁工坊。
而且南京富庶发达,有了这条路,更便于朝廷对江南之地的掌控。
从芜湖到杭州,这里也发达,道路通车,苏杭之地大批的粮食就能顺着这条道一路运抵长安,要比走运河还要方便上不少。
在李世民看来,这条路是必须要修的,而且要尽快修通才行。道路一通,江南的茶叶和粮食只用几天的时间就能送太长安,不但节约了时间,而且还能增加朝廷对江南的管理。
第三条道路在李世民看来也是要尽快修的。这条路虽然难修,但是不修是绝对不行的。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宾,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彭蠡说的就是潘阳湖,从这里向西南而行,一路到广州,长江之南一直到南海,就被这条路分成了东西两部分。
分而治之,路东之地朝廷的掌控还是很强的,沿路两侧设立工坊,随着经济的发展,向路西之地一点点渗透发展,十年的时间,路西之地就能发展出上百里的工业地带。
在李世民看来,一座长江大桥还是少了些,如果再在长江中游建上一座大桥,将南方大片区域从西边再切上一刀,诺大的南方区域将会很快发展起来,而且被朝廷牢牢掌控在手中。
有了两条南北大道,地处西南的冯盎就再也不用担心了,等六诏拿下来,从六诏往南,直达琼州,再修上一条大道,冯盎的地盘就会被一分为二。
那个时候,让冯盎挺进东南亚,岭南西道就再也不是发配之地了,而是成为大唐的鱼米之乡。
李治介绍完他的政绩,李世民还是很欣慰的。他安排程处亮和阎立本去修桥,李治偷偷跑去抢功,不但主持了修桥,还把路都修通了。
只是有一点,这么大的工程,投入肯定是少不了的。以李治陶瓷工坊赚的那点钱,这么大的工程显然是支撑不下来的。
“彘奴,一座长江大桥加上几条水泥路,这么大的工程,你这钱是从哪儿来的?”既然想不明白,李世民索性直接开口问道。
儿子办了这么大的事情,必然是花了不少钱的。当着众人的面把话说开,不指望民部能把钱补给李治,但是这份功劳也不能不明不白的糊弄过去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