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看中的那些沿途的荒山可不是普通的荒山。李治选荒山,那都是带着李明达安排的探矿人员去选的。
只要有矿的荒山,李治就圈下来,然后李明达无偿提供技术,开采出来的矿石能冶炼的就冶炼,冶炼出各种金属再转手卖给李明达。
没条件冶炼的,那就把矿石处理之后卖给李明达,让李明达自己安排人冶炼。
有些像铜矿铁矿等没法开采的荒山,李治也都标记好了,等有机会了,卖给朝廷,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足够他折腾上几十上百公里的水泥路了。
采矿这种事情有好处也有坏处,只要有成规模的矿藏,对当地的经济必然会有相当大的带动作用。而且随着一些稀有矿石的开采,一些新材料和特殊设备也可以开始慢慢补全。
就拿长江大桥上钢材来说,如果能在冶炼锰钢时加上一点铌,那大桥的抗腐蚀性和焊接性能将会有相当大的提高。
这还不是最强的,加铌的锰钢抗冲击性会有相当大的提高,让桥梁更坚固,也更耐用。
只可惜铌这东西石天没有,整个大唐想挖这东西也很难,据石天所知,白云鄂博那地产的稀土里可以提取一些,但是含量极低,这东西主要在巴西,国内还真不多。
再说了,白云鄂博现在还是薛延陀的地盘,也不知道李世民他们想出了什么损招没有,那里的稀土什么时候可以开采!
石天现在收集的稀有金属倒也不少,这还得感谢李恪和李承乾,一个从川蜀之地给他往长安运,一个在西域的地面上搜刮,这才支撑起了理工学院的实验室。
当然,现在也要感谢李治了,这小子卖矿上瘾了,誓要用那些荒山为大唐换来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对于李治这个伟大构想,石天是十分支持的。
大唐的稀土储量还是不错的,除了现在还没到手的白云鄂博,再往下数就是江西广东两地了。只可惜这些地方的稀土储量主要是重稀土,轻稀土主要还是得靠白云鄂博和西北之地。
等李治和李明达对完账,这接风宴才算是正式开始。
收起账本,李治对着石天开口问道:“妹夫,这座长江大桥基本完工了。可是长江横贯东西,只有一座桥显然是不够的,我想趁着这座大桥收尾之前再规划一下第二座长江大桥,你觉得建在哪里更加合适一些?”
采矿的事情石天和李明达是没有参与的,采矿是赚钱,可是李治用这钱来修路,别人说不得什么。
如果李明达和石天参与了,这钱就拿得烫手了,难免会有人眼红,在里面挑刺。
他们也不差这点钱,光一个明达酒楼,一年的收入就足够石家开销上几十年了。
科研花费是高,那些钱主要是李明达手中的那些工坊的盈利,这部分收入不光供应着石天和李明达的科研费用,还供应着工坊新产品的研发和当前产品的优化和完善。
专利法的想法石天跟李世民提过了,可是这么长时间了,长孙无忌起草的专利法到现在还没实施。对于朝堂在专利保护这方面的短视,石天也无可奈何。
现在世家和勋贵甚至朝廷的工坊都在仿制他的东西,这是工业化初级阶段必然要经历的。等理工学院和李世民办的那几所大学毕业的学子多了,分配到各个工坊之后,他们不搞研发吗?
当他们花费大笔资金研发出来的东西,被人剽窃的时候,他们也就会明白专利法的重要性了。
剽窃这种事情,两个小学生做加减乘除的时候可以抄袭一些。可是当层次拉开了,你还在玩一元一次方程,人家玩起微积分的时候,你想剽窃都没那个能力了,让你照抄你都抄不明白。
选址第二座长江大桥,不用说,必然是在长江中游。
当然,长江下游也是需要一座大桥的,从江浙之地沿海北上,连接山东和东北之地,这种道路也是相当重要的。
只是这条路对于大唐的战略意义还是要差上一些,当务之急应该还是会放在长江的中游,两湖之地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