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公司“股权风险投资部”内部的小投委会,通过了五个项目。按照既定的流程,上报到了莫雯雯这里,看是否行使一票否决的权利。
莫雯雯仔细的看着相关的项目资料与报告。一开始,她还抱着一些兴趣与期望,但是越看相关的报告内容,她的脸色越凝重。
这五个项目都是属于典型的新兴领域的风险投资。它们分别为:
1、 南海置碳环保有限公司。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炭普惠业务。
所谓的炭普惠,是指对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并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
具体来说,就是用资本建立一批碳普惠平台,与公共机构数据对接,量化公众的低碳行为减碳量,比如:节能、节水、节气、节电、可再生能源利用、垃圾分类回收、低碳出行、低碳产品使用、植树造林、生态修复等环保行为;用户在平台上提供相关节能减排的资料,则平台评估后,会给予其相应的碳币或碳积分。
公众用碳币可在碳普惠平台上换取商业优惠、兑换公共服务,也可进行碳抵消或进入碳交易市场抵消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也可以直接通过碳普惠平台,进行直接的碳积分、碳指标的交易。
目前这个领域有些省市已经开始做了初步的尝试。比如西京市的政府APP平台上,就推出了“绿色积分模式”,将市民出行数据和公益植树活动、积分兑换优惠、绿色商城优惠直接挂钩。
尚都市推出“碳惠天府”APP,通过设立绿色低碳公益性平台,将居民的绿色出行、垃圾分类、低碳消费等个人日常生活领域以及企业的节能减排低碳生产和碳普惠机制充分连接。
大锡市则通过“碳时尚”APP 的投放覆盖,把绿色交通、旧物再利用、低碳消费、垃圾分类等行为和居民得到具体实惠挂钩,对公众参与减碳绿色活动产生了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
莫雯雯看到这个项目时,最初感觉好像还可以。但看着看着,她就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个领域是挺高大上的,但是怎么赚钱呢?
靠这个引流打广告?靠积分兑换来增加产品销售,从厂家拿返点?如果是这样,那么,这边用节能减排的积分拉高了相关产品的销售,而工厂则加大开工生产率,那不是制造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吗?
从具体的模式来看,说白了还是和传统的模式区别不大,就是拿碳积分去换有用的东西。那这些兑换的东西是有成本的,而那些节能减排的积分的收益,又从哪来呢?能不能覆盖住这些成本呢?
另外,这些所谓的节能减排行为怎么量化?积分制度又是什么,有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谁来制定标准?谁来量化规则?谁来监管行为?
这个事情更像是政府出于宣传等因素,做出来的一种政绩效果吧。这个能大规模的商业化吗?
莫雯雯研究了半天,也没搞懂,她感到非常头疼。然而,又经过了半个多小时的研究,莫雯雯才终于明白。
这个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碳指标或者积分的交易平台。类似于金融产品的交易所,数字货币的交易平台。利用充足的流量,来潜移默化的让这些居民、或者中小企业进行积分、指标的炒作。
这样参与者赚的是中间的差价,就和股票投机一模一样。而平台的运营商赚的是中间的手续费。
而节能减排的量化规则,与积分指标兑换什么东西,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就像击鼓传花一样,中间的交易差价才是王道,至于终端的产品,谁会真的想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