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王周衍是在十七岁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那年他被皇后叫到宫中,然后皇后屏退众人,望着他不断叹气。
周衍内心忐忑万分,他自小被养在宫中,却根本不是帝后的孩子,而所谓兄弟亲缘,在皇家是最为不堪一击的。
所以他早学会察言观色,小心翼翼讨好,所幸皇后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因为觉得这个皇弟聪慧又听话,慢慢就将他当做了皇子培养,对他颇多管束。
可从小到大只要惹得皇嫂不高兴,她就会恨恨威胁要将他赶出宫去,让他回到自己应该去的地方。
小时候的周衍并不懂这是什么意思,直到这一日,皇后让一位即将告老还乡的太医跪在他们面前,说出了所有真相。
原来他的母妃曾是一位大臣的妻子,被父皇看中后才改名换姓接入宫中,而他的生辰并不是在三月,而是在二月初七,也就是祺妃入宫仅仅七个月后。
听那老太医说完,周衍只觉得浑身冰凉,晕眩着向后退去。
原来他不光不是帝后的孩子,还有可能只是个同皇氏毫无关系的野种。那他究竟是谁,他这些年在宫中小心地活着,到底有何意义。
他在恍惚间撞到了角落里的彩漆灯柱,滚烫灯油滴在他手上,他却好像感觉不到疼痛。抬眸时,看见皇后高高在上又充满嘲弄的眼神,好像她无数次对他说的:“衍儿,本宫对你很失望。”
他怎能让皇嫂失望呢,于是他努力站起,走到那老太医身边问道:“还有多少人知道这件事?”
那太医颤抖着道:“没……没有……”
周衍点了点头,随即弯腰拍着他的肩道:“多谢刘大人据实相告。”
太医见眼前的少年面容和蔼,长长吐出口气,总算放下心来。
正要站起时,突然觉得喉间一阵窒息感传来,他难以置信地抬头,竟是誉王用一根腰带死死钳住了他的喉咙。
终于,那老太医闷哼着倒下,连最后一句话都没喊出口,就这么无声无息地咽了气。
皇后嫌恶地用帕子捂着口鼻道:“你怎能在这里就杀了他。好歹也得等他出宫以后。”
周衍胸口剧烈起伏,手掌上腰带扣出的勒痕和黏糊糊灯油混在一处,这是他第一次杀人,第一次感受一个人的生命,一点点在自己手里消失。
恐惧、恶心,随之而来的却是轻松与畅快。
知情的太医死了,再也没人能发现他的秘密,他还是皇帝的弟弟,大魏尊贵的亲王。
过了一会儿,周衍终于平复心神,向皇后歉意道:“皇嫂放心,臣弟会处理干净这具尸体。太医院那边,也很快会知道,他已经偷偷离宫还乡。”
皇后满意地笑了笑道:“这件事本宫会替你瞒下来。但你要记得,从此以后,你可能是一人之下的储君,也可能是身份不明的野种,到底是何身份,全凭本宫的意愿。”
周衍连忙朝着皇后跪下道:“臣弟对皇嫂一片忠心,绝不敢有半点忤逆。”
那天周衍喝了许多酒,可不管如何麻痹自己,闭上眼,都会看到那老太医双目凸起,脸扭曲成一个匪夷所思的模样,然后他浑身像被戳了个洞一般,瘫软着倒在自己面前。
手心还留着那种黏糊糊的恶心感,他拼了命的在柱子上蹭着,可胃中一阵翻涌,于是扶着柱子吐了个天翻地覆。
这时,他耳边突然听到一个好听的声音,轻轻唤他:“皇叔,你喝醉了吗?”
周衍怔怔地抬头,望见一张少女皎柔的脸,好似温柔的月光倾泻下来。
他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竟走到了乐祯公主的殿外。
公主那年十三岁,并不知道皇叔发生了什么事,只是看他双颊滚烫,眼神迷离,似是十分难受。于是命人将他接到殿内,让侍女给他煮了醒酒汤喝下。
周衍喝下醒酒汤,那股清醒的痛意却越发碾压着心口。
为何要让他生在皇家,为何他从小无父母疼爱,老天却还不放过他,非要给他致命一击。
他甚至不知道,那个可能是他父亲的人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