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此事从长计议,就算要谈,那也要打过后再谈,没有实力就没有价值,我们拿什么和华国谈?六叔,你就别偷懒了,去把军机处统筹起来,准备迎战华军。”
华国三年四月初八,华国的伐清之战首先在云南“打响”,云南湘军按计划不断撤退,而华军则不急不慢地追击,甚至有时候追快了,碰到湘军的滞后部队,还上前帮忙推车。这哪里是在打仗,就是在演戏而已,而且还是演技很差那种,这么弄不露馅了嘛。不过,双方三四十万军队交织在一起,想做到滴水不漏那是痴心妄想。
湘军顺着官道从昆明撤到楚雄再撤到大理,是一路“败退”,慢慢往缅甸方向靠拢。当湘军撤到龙陵厅时,殿后部队才刚从永昌府保山出发,整个30万大军连绵200里。
第五集团军的林小虎一看这不是办法,只得令先头部队赶上湘军队伍去帮忙,同时让人在保山一带花钱雇请了3千青壮,协助湘军后营的运输。
四月初八(5月19日),太平洋舰队在杭州出发北上,向天津进发。三天后,南方舰队护航下的第四近卫集团军一部6万人从杭州出发,跟随太平洋舰队的航线向北方前进。
四月十五,华国太平洋舰队到达大沽口炮台海面,随即在距炮台4公里处展开队形开始进攻。都督王明山在旗舰明太祖号上升起了交战旗,永乐大帝号、宋太祖号、宋太宗号、泉州舰、漳州舰、汀州舰以及延平舰,跟随旗舰明太祖号炮击,大沽口炮台方向顷刻间一片火海,大沽口也开始发炮还击。
太平洋舰队八艘主力战舰,每舰6门主炮,共48门,还有每舰单侧的3门近防炮炮共24门,口径最大是明帝级的260毫米主炮,最小的是76毫米的近防炮,但太平洋舰队的主炮是清一色的管退后装线膛炮,射速极快。清军大沽口炮台是50门。
大沽口炮台的火炮是从英法战舰上拆下来的,口径是大小不一,从150毫米到240毫米都有,全部都是前装炮。炮弹虽然足够,但开花弹数量不足,每炮平均只有20发。所以,一开始,炮台全部是使用实心弹进行攻击,其效果不用想都知道,然并卵。
虽然经过海战以及平时艰苦的训练,太平洋舰队的炮术有了不小的进步,但命中率依然非常的差,大部分炮弹都落在炮台200米外的地方,根本没有对炮台造成损伤。
不过,清军大沽口炮台就更差了。由于炮台是今年年初才开始重新组建的,绝大部分炮手都是新手,虽然英法两国教练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训练,无奈时间太短,加上没有足够的炮弹进行实弹射击训练,其效果可想而知。
这就是一场大家比烂的炮击大赛。
结果是训练水准和战斗经验起了决定性作用,太平洋舰队不久就通过不断校正炮击参数,开始有部分炮弹落入了炮台之中,炮台开始出现伤亡,造成炮台不小的骚动。清军营官、队官让人迅速平息骚乱,继续炮击。
英法炮兵教练一看不对劲,只能让部分教官亲自下场操刀,并全部更换开花弹攻击。英法教官们的炮术真不是吹的,几炮过后就命中了敌舰,令炮台士气大振。不过教练们却皱起了眉头,炮弹虽然是命中了,但爆炸力不足,根本没有对敌舰造成损伤。
两个小时后,炮台已经损失了8门火炮,而华国海军除了损失部分水兵外,战舰是毫发无损。此时也已临近傍晚,而连续炮战让水手们体力消耗极大,于是华国太平洋舰队掉头后撤,退出了攻击范围。
看着缓慢退出攻击的敌方舰队,英法教官和炮台清军总兵都明白,炮台的陷落只是迟早问题,最早明天、最迟后天就会被攻破。炮台的清军总兵立即把交战具体情况向淮军李鸿章反应,让他们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