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上有数的几个国家,今年上半年都不太平静。
大宋换了新官家,有了新气象。
“军怨”最大的太师童贯,“诏数其十大罪,命监察御史张澂监斩,枭于都市”。
民怨最大的奸相王黼,官方宣布其“八大罪”,罢官后削职为民。
而民间各地“有活力的团体”都收到巨额悬赏,满世界都在找这狗东西。
虽然从百姓来看,只是办了两个头目,而实际上大宋朝堂已经连续两个月的大震动,并将持续不断的余震。
拔出萝卜带出泥,如果不想成为某党余孽,那么攀附、交易、妥协等台面上、台面下的操作让人眼花缭乱。
只有等新的朝堂大佬、骨干们,彻底稳定下来,形成均衡后,才能真正的平静下来。
乐观的看法,最少要折腾到年底。
大辽以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阵斩为标志,事实上已经亡国。
天祚帝第五子,今年二十一岁的“秦王”耶律定,逃至“可敦城”被残余的辽臣奉为新皇。
改年号为“神历”,是为“天佑皇帝”,简称“天佑帝”。
这个所谓的“可敦城”,其实就是当年大唐安北都护府所在地,距离燕京三千里之外。
被回鹘人占据后,扩建成王城,最终落在契丹人手里时,只剩断壁残垣。
这里作为大辽最北境的边防重镇,也是辽国西北招讨司的驻城。
百年前辽圣宗耶律隆绪,命王太妃(齐妃)领乌古等部兵往西镇抚,驻扎此地。
随后又调集诸部族兵两万余骑,及渤海、女真、汉儿人各七百余户“流配之家”,在此屯垦镇守。
百余年下来,这支苦寒之地的边军,没死、没逃的人已经如同一个部落,再无族群之分。
相当于一个能出动装备精良万余铁骑的大势力,当然,来自大辽皇室每年的补给,对可敦城来说就是皇帝的恩赐。
所以忠诚度出乎意料的比其他地方更强,得知大辽现状,并没有选择独立,反而是选择服从新皇的旨意。
陆陆续续逃过来的甲骑,七七八八凑一凑,居然又有了两万多的铁骑。
又有“大石林牙”这样文武全才的“贤相”主政,残辽再次获得喘息之地。
残酷的现实,让他们君臣不再奢望重现大辽的辉煌,能活下去就不错了。
大白高国(西夏),先逃回兴庆府的两千四百余“卫戎班直”,带回了李乾顺的尸体。
随后断了一条小腿的晋王李察哥,幸运的没死于败血症,还收拢了落在后面的四千多骑兵,终于返回了兴庆府。
其中有两千多铁鹞子、一千多横山羌骑、八百多的擒生军。
五万大军出征,回来的不到七千骑,折损了七成兵力和宝贵的粮食、甲胄、兵器、战马。
这场惨败震惊了西夏朝野,尤其是兴庆府周边,嚎啕震天、几乎家家戴孝。
李乾顺和皇后只有一个儿子,今年十六岁的太子李仁爱。
毫无争议的成为“大白高国”第五代皇帝,以晋王李察哥为相,考虑到晋王重伤在身,不用上朝,在府中休养。
其实大家心照不宣的是,国之大政皆由其母,如今的夏国太后,原大辽成安公主耶律南仙所定。
名义上让晋王李察哥为相,看似倚重宗室,其实是在收他的兵权。
说起来也好笑,辽夏都出现过非常厉害的太后,已经快成了两国的传统。
身为辽国宗室女的耶律南仙,最信任的统兵之人,当然是自己曾经的扈从萧合达。
这位大辽的猛将,受皇命护送成安公主赴西夏与李乾顺成亲,然后就留在这里作为她的扈从。
他是奚人勋贵出身,武勇过人、尤善骑射,小伙子身材健硕、英武不凡,还通汉家文墨。
李乾顺很是“欣赏”,特意派萧合达去兴庆府以东五百里外,地处宋夏边境的“夏州”担任都统,“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