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自从姜老太爷过世之后,姜老夫人就已经主动搬离正屋,且她还渐渐的与大房和二房的人疏远,但到底明面上大家都还是一家人,并没有分门别户,过年过节的时候一大家子人的还是要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的。但是现在周舜钦却因着陆锦澜受辱,而杨氏不肯道歉的原因,而主动提出了分家。
杨氏面上神情突变。
她自然是不想分家的。现在的她,可是执掌着家里的中馈的。家里无论是上到姜老夫人,周舜钦等人,还是下到家里的任何一个下人,月例银子都是由她每个月来分发的。而周家祖宗留下来的那些田庄也好,店铺也好,每年的收益可都是直接交到她的手里,然后由她再分发给大房,二房,三房的。
虽然说明面上她肯定会说每一房的分红都一样,但又怎么可能真的会一样?她身为执掌中馈之人,那肯定明里暗里的会偷落下许多。
再有那发放月例银子之事,其实想要钱生钱的法子不是很多?左右月例银子放在那里也是放在那里,倒不如拿出去放贷。放贷的利息可是很高的,这些利息可都是被她收起来当做了私房钱的。
但是若一旦她同意分家了。总没有个就独独一个三房跟他们分家的道理,二房的背后其实老早就有闲言闲语了,说她利用掌中馈的权利,背地里不知道昧了他们二房多少银子,只不过是敢怒而不敢言罢了。若这会儿她同意周舜钦说的分家的话,那二房是肯定会趁着这个机会,也一并儿要求分家的。
无论是大房,二房,还是三房,都是周家的子孙,那无疑祖宗留下来的那些个田庄也好,还是店铺也好,肯定要分给他们的。
而且纵然二房是庶出,他们大房可以借由长子嫡孙的这个由头来少给二房分一些,但周舜钦却也是姜老太爷嫡出的儿子,总不好给他少分的罢......
再者,其实杨氏心里是一点儿都不想分家的。毕竟若分了家,对她而言,那就是一年要少入账很多银子!
于是杨氏心里难免就有了些惊慌。因着她知道,要是周舜钦一直坚持着要分家,她还真的是没什么法子。
所以当下她也只能一改先前的冷硬话语,转而声音放轻放缓了一些,同周舜钦说着:“咱们家的老太爷虽然已经先去了,但咱们家的老夫人还在呢。总没有高堂还在,咱们做儿孙的就要分家的道理。”
这倒是确实。一般老话都说了,父母在,不分家。不然父母瞧着,心里该多难受啊。哦,我这还没死呢,你们一个两个的倒都惦记上家里的东西了,一个两个的就要分家了?做老人的,不就盼个子孙和睦,热热闹闹的嘛。
于是杨氏一边说着这话的时候,一边目光就望向了姜老夫人。
她原是要向姜老夫人求助的,就想让姜老夫人出来说一两句话,好让周舜钦心里打消要分家的念头。却没有想到姜老夫人对上她求助的目光,却是一脸淡漠的转过了头去。
随后姜老夫人更是对着周舜钦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所说的话:“我觉得你说的这话很对。咱们三房的人总没有个白白叫人欺负去了的道理。既然老大媳妇总是不同意我先前说的那个处置的法子,那便分家也是好的。”
杨氏一听姜老夫人这话,她立刻就慌了。
原是想要向姜老夫人求助的,好让她打消周舜钦要分家的念头,但是她却万万没有想到姜老夫人竟然会同意周舜钦的提议。
于是杨氏立刻就脸上陪笑的同姜老夫人,和周舜钦说着:“咱们好歹都是一家人。这俗话说的好,这一家人,就是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呢,怎么好好的就能分家呢?咱们周家的祖宗肯定都是希望咱们这些做子孙的能好好儿的在一起,让咱们周家兴旺发达的。”
要知道杨氏虽然心里很嫉妒周舜钦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朝中正三品的户部左侍郎,而自己的丈夫都已经四十多岁了,但到现在却依然还是一事无成。可实话实说,周舜钦是户部右侍郎的这个身份,其实对他们大房也是有利的。
旁的不说,她出去的时候,外面的人因着她是周舜钦长嫂的缘故,对她都要客气恭敬一说。
再者,她还指望着往后周攸宁能进入仕途,到时候周舜钦这个亲叔叔还能拉周攸宁一把呢。毕竟俗话儿说的好,朝中有人好做官嘛。这朝中有自家本家的人,和没有自己本家的人,那可完全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还有周念兰。有个做了户部右侍郎的叔叔在,往后周念兰的婆家上面的选择肯定能更好一些。
可这些好处,肯定会随着分家就会没有的。
毕竟谁人是个傻子呢。现见得姜老夫人还好好的在堂,但周舜钦却毅然决然的提出了分家的事来,只要那有心人再打听一打听,就知道当初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才会导致周舜钦做出这个决定来。
而显然,一旦现在杨氏真的同意了周舜钦所说的这个分家的提议来,那其实也就相当于三房和他们大房决裂了。而她手中所能掌控着的周家的那些田庄,店铺,以及银子,就要一分为三。甚至连周舜钦带给他们大房的那些好处,譬如说她出门在外旁人对她的客气恭敬,周攸宁往后的仕途,周念兰往后在婆家的挑选上,都将会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