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公此言过了。”
荀彧叹了一口气:“您要安排吴硕入尚书台,我如您所愿。”
“您要安排三人入北军,我亦无不准。”
“分明是三人实力不济,如何能来怪我呢?”
董承冷笑:“这里面搞了什么鬼,你荀文若能不清楚吗!?”
“不清楚。”荀彧坦然摇头,面色如常。
“我信不过你的人!”董承怒道。
“您可以自己安排人。”
负责此案的是九卿中的廷尉,要更换廷尉没那么容易。
董承只能退而求其次,让吏曹尚书吴硕推魏讽为廷尉左监,全权负责此案。
魏讽受命期间,荀彧召来江烨,告知此事。
“魏讽不是自己人,该如何应对?”江烨问计。
荀彧告诉他:“因军中重大事故,请北军中侯曹子廉下达严控之令。”
“魏讽查案心切,擅自闯营,险些招致军变。”
太妙了……江烨眼睛一亮,抱拳称是。
临走前,荀彧忽然道:“子廉将军不会久在许都,待他走后,北军中侯便由江校尉你兼任吧!”
北军中侯,虽只是个六百石的小官,但负责监察五校。
只要有手段有靠山,直接成为北军五校老大的也比比皆是。
办成了事,当然得给点甜头了。
“谢令君!”
江烨辞谢而去。
当晚,魏讽入军营查探。
曹洪提前下达命令,军中戒严。
魏讽足智多谋,手持诏令文书,持剑怒斥,径直闯入。
军士直接应激,双方爆发冲突。
曹洪赶紧跳出来做好人,当着三军的面将守卫打了一顿。
结果,军士们竟齐齐‘愤怒’,认为是魏讽等人无理取闹,招致此事,故对魏讽等人动手。
在场官员中,有两人被直接打死。
魏讽很机灵,见事不对,挨了两拳之后,拔腿便跑!
个人打死人,和军队打死人,那是两个概念。
个人打死人,朝廷第一时间做的是问责。
但军队打死人,朝廷第一时间是出面安抚。
招致全军哗变,这可不是什么小罪名。
次日,董承至尚书台。
他憋了一肚子气,可还没开口呢,便被荀彧先声夺人:“卫将军,您识人不明!”
董承猛然抬头,但见平日温文尔雅的荀彧,此刻满脸怒火:“三名校尉是你举的,领兵无能不说,更是一日皆亡,贻笑大方,坏我汉军名声!”
“吴硕举魏讽查案,险些招致北军兵变,酿成大祸!”
荀彧借此发难,认为吴硕根本不能胜任这种工作,以此为借口,一脚把他踢出了尚书台!
“荀文若,你别太过分!”董承脑袋都要气冒烟了。
被杀的是我的人,现在还要再撤我的人?!
“这过分么?”
荀彧眉头一抬:“酿成如此大祸,哪怕昭告天下,也没有人会觉得过分吧?”
“吴公大才,早有名士之声!”董承借此反驳,意在点荀彧——吴硕不是无名之辈,用这种手段搞他,小心臭了自己。
荀彧占了大便宜,不在乎吃小亏,平淡的来了一句:“或许他确实有才,却与此位不配。”
如此,他给吴硕挂着侍中之职,但照旧踢出尚书台。
如此一来,吴硕成为在任时间最短的吏曹尚书——三天。
董承不忿,当天又以拱卫北宫为理由,要求给北宫扩招军士二百人。
荀彧再次答应。
当天,董承的两百人便被安排进宫——显然,这是他早已安排好的人手。
结果,这里面有十几个人,是被颍川士族提前渗透的。
当夜不遵宫规,夜禁时在宫内擅自行走。
次日,董承正要拿下这十数人严刑拷打时,荀彧出现了。
他借口新人不懂规矩,贸然责罚有失宫中仁名,伤的是天子名声。
其次,新人不懂规矩,那就是领头的教导无方——所以,撸掉北宫卫士令,董承的侄子董献!
“荀文若,你莫要小题大做!”
“董公!事关北宫安危,此天子切身之事,哪有小事?!”
数日之间,董承换了几波人马,非但没有拿下任何要职,反而送进去几条人命和北宫卫士令。
荀彧这几套组合拳,直接给董承干懵了。
往日,荀彧这颍川士族做均衡派,曹家做事不好太过火,容易让人攻击成残害士族,招致人心背离。
可如今不同了,曹昂作壁上观,荀彧的颍川士族掐董承为首的雒阳旧士族。
董承根本没法招架,整个集团,几天就翻白眼了。
现在是又懵又急,一时手足无措。
当日夜里,一道人影出现在魏讽面前:“明日你董承面前,提议迁都。”
“迁都?!”魏讽吃了一惊:“迁去何处?”
“自然是故都雒阳,这还要问?”来人摇头发笑。
“不可能!”魏讽摇头,道:“曹操荀彧都不可能将天子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