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数难民陆续开始南渡的第三天,一封六百里加急的政令被送到了金陵。
这封政令是内阁大学士们对于金陵的政令,再加上当今圣上亲笔手谕。
金陵知府丁茂勋率领金陵府、县以及各乡官员在金陵城外恭敬地接受政令,并且丁茂勋也当场宣布开展各项赈灾工作。
作为南方首当其冲的历史名城、富庶之地,金陵无论是财力、人力还是物力都是相当充足。
首先,便是要安置逃难而来的灾民,建立粥厂,尽可能为难民们提供一个容身之所。
仅仅是金陵一地建立这样的收容场所是不够的,金陵府所有下辖县乡都要建立这样的收容场所,大小则按照县乡的人口来判定。
所有收容场所也都会得到金陵府统一调拨的钱粮,以此来分流和接纳难民,保证难民们的最低生活需求,避免激起民变。
张子安倒是没有想到,这个赈灾任务,自己居然也会有一份。
“张公子,下官是兴都村里正,章远。”
“下官早就听说你在金陵城外积极创办各家产业,生意均是非常不错。”
“同时,你和王大小姐的这些产业也帮助咱们十里八乡的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您为城外乡镇做出的贡献,下官和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第四天的清早,张子安才刚刚乘坐马车来到了曲艺大舞台,就通过王家下人得知附近兴都村的里正大人已经来了。
里正,属于这个时代乡村一级的官职,大致相当于后世的村长,不过没有任何品阶。
而穿着一件朴素的儒衫之外,章远全身上下也确实没有什么像样的佩饰。
他整个人带着一脸憨厚的笑容,看上去也确实像是一个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民。
张子安连忙领着小荷来到了曲艺大舞台的会客厅,而等候在此的章远不等张子安打招呼,上来便笑着谈起了正事。
“如今山东、淮北遭逢百年不遇的洪灾,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被迫南渡来金陵逃难。”
“咱们金陵城外的几个村子均分配到了不少的难民,但是张公子你也知道,咱们这些村也就平日里靠离金陵城近混个温饱。”
“现如今出了这么多大的事情,我们这几个村子哪里能够收容的了这么多难民,我们根本办不到啊。”
“但奈何知府大人和县令大人那边也是难上加难,这我们也是知道的,所以特地过来求您帮帮忙。 ”
“作为读书人,想必张公子也一定会遵循自己所读圣贤书里的圣贤教诲,运用自己的满腹经纶来济世救民。”
“本官请求张公子一起来处置本县所分配的灾民,希望张公子一定不吝赐教,挽救这些灾民于危难之间。”
这一番话,又是请求,又是循循善诱,又是道德绑架,根本不给张子安任何拒绝的机会。
不过张子安自从想通之后也不会拒绝,连忙拱手应道:“若是子安所学能够济世救民,自然愿效犬马之劳。”
章远见到张子安直接答应,连忙再度拱手行礼:“张公子宅心仁厚、为国为民,下官替兴都村的村民们谢过张公子的大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