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变,福泽大明,臣也没有看到什么天下大乱。”
“善则行之,不善者而改之,又能有什么问题?”
“天下不是一家之言,陛下应该习惯百家争鸣。”
“一切以百姓,稳定,经济为基准。”
“各显神通又有什么不好。”
朱棣发现自己词穷了。
他说不过郑义。
而且自己心里也接受了郑义的说辞。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无法解决。
“这难道不是与大一统理论相勃了?”
“如果都像北五府,自己搞文字,搞官话,搞度量衡,还怎么大一统?”
这句话确实抓住郑义的尾巴了。
郑义随后眼睛一转,说道。
“陛下,当前这一切还没有真正形成统一。”
“我们北五府拿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又有什么问题?”
“这是我们北五府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故意祸乱朝纲。”
“而且北五府试行顺利,效果不错,陛下又为什么不能拿来推广?”
“难道这大一统,必须由朝廷来制定标准吗?”
“地方就不能急国家之所急吗?”
“陛下,臣觉得,如果已经有了统一的标准,有人故意标新立异,故意扰乱社会秩序,这是犯罪。”
“但是如果没有统一标准,有人拿出了方案,并且试行成功,这是功劳,应该嘉奖。”
朱棣被恶心的不行。
反正你总是能够说出理来。
虽说他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但是总体来说,他算是接受了郑义敷衍的理由。
因为没有办法,郑义早就画好了道,要在他只有顺着往下走。
总的来说,这次来北五府,对他的震撼是非常大的。
这里有一套完全成熟的理论和框架,而且对他的老阴逼计划也是有利的。
他隐退后,并不希望朝廷的权利太过无限制。
北五府的方略,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
朱棣哼了一声,表示自己不高兴。
“北五府所行暂且如此,以后但有新策,都需经由朝廷审批后再做执行。”
“朝廷已经有了规则,你就要遵守。”
“你也不想郑家产业被朝廷百官抵制吧。”
朱棣的威胁一针见血。
如果朝廷百官都对郑家产业下黑手,只怕会让自己损失惨重。
毕竟商业社会,市场是第一位的。
不过郑义量他们也不敢,郑家可不是只有郑家,大明大半的商人都和郑家有联系,这股力量,足以让他们鸡飞狗跳。
当然两败俱杀是最愚蠢的方法,而且北五府自己也安排的差不多了。
没有必要再在这上面和朝廷闹腾。
“遵命,北五府是大明的北五府,应该听从朝廷政令。”
“当然我们也有反对不合时宜决定的权利,朝廷应该理解。”
“比如那些官员,很多人都跑路了,朝廷却又收了。”
“在军中逃兵是要杀头的。”
“陛下,那些人需要来北五府办一下退职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