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见过社长,朱小琴就马不停蹄的去省里了。
按社长的话就是,“人家说给你出版,你一定要重视,这可跟我们市里不一样,你那本《蔡国富要进场》才印了多少册,省报社要给你安排,那翻个四五倍是至少的。 ”
说完怕她还不重视,给她重复了至少三遍。
朱小琴都说了三遍放心了,但是并没有什么用。
她就不明白了,她自己的书,她不重视谁重视?
社长的有这么重视的心态很正常,朱小琴现在虽然说因为身体的缘故休假,但是报社工资正常给她发,那她就还是报社的人。
省里出版她的书,他们市里怎么着也能沾点光吧。
而且省里要从下面选人这消息都多久了,说不定就能给他们带来点机会呢。
毕竟他们宜城虽然离省城近,但是不管是文化还是影响力在他们省里确实是低了点。
简单点说,就是没什么存在感。
朱小琴没耽搁买了最近的票就坐了车到了省城。
她这晕车的毛病是没救了,至少目前是没法子,一下车什么事没干吐了个昏天黑地。
缓了二十多分钟才将将缓过来。
她来之前已经问过报社的地址了,所以一路走过去倒也没有迷路。
省城就是不一样,摆摊的小贩都会多一些。
有些一看就知道是合作社的社员在出摊卖菜。
有些推了个三轮子的板车卖西瓜的,一看就是自己家的,都不敢选好的位置,有些躲躲闪闪的。
她还看到有卖成衣的,就摆了两个装米的袋子在地上,上面铺了两件体恤衫,有人来问了就从袋子里拿件新的出来。
这才七七年,大家胆子都这么大了吗?
朱小琴一边感慨一边往前走,又路过了一个肉联厂子弟小学,终于到了报社。
跟电话里说的一样,下了车沿着春生路走,一直走到能看到肉联厂小学,往左拐个弯就到了。
社长一开始还担心她迷路怎么办,朱小琴都直接回了一句,“我长了嘴会问的。”
她是不知道她这句话一说,社长等她一走就跑去跟齐主编抱怨了。
说她越来越不尊重人了。
当然,齐主任翻了社长一个白眼。
省城的报社就是不一样,光门口的牌子都比他们市里的要气派不少。
她想起来当初她第一次去《宜城日报》学习的时候,站在外面都不敢进。
现在她是淡定多了。
一进门她就直接问了前台的接待,也不能说接待,大家都是轮班。
“你好,我是《宜城日报》的朱小琴,今天是来找张轩正编辑的,之前跟他联系过了。”
“你好,小朱同志,稍等一下,我帮你喊一下张编辑。”
说完一边往里走,一边就开始喊了,“张老师,张老师在不在,《宜城日报》的人来了。”
“在的,请她等一下,我马上来。”
朱小琴虽然在门口, 但是这句话她也听见了,她松了口气,人在就行。
她来的时候就担心,要是她到的时候这人出去采访了,那她就只能一直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