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得晓得,那以后也麻烦你们了,咱们申城布料厂厂子那么大,我有什么信不过的。”
崔组长那里少走动,但是他们能跟崔姐那里多走动啊。
朱建国后来和张秀兰算了算,他们前前后后,除了衣服裤子这类的东西,
还专门找人拿了个收音机,给她儿子学英语用,
加起来也有几百块了。
虽然两人也不知道一个三岁的孩子学什么英语,但是人家稍微提了提,他们还能听不懂?
但是只要钱花的值,别说一个收音机,再来一个,他们该送还是要送啊。
后来听到布料涨价的事,两人都不得不说那些钱花的值。
张秀兰说到生产量下降的事,觉得还是得跟婆婆好好解释一下,
“我们现在厂子的效益不比以前了,以前都是要加班,现在请个假,根本不耽误那些生产指标。”
她这么一说,她婆婆更担心了。
“那效益不好了,你们工资还正常发吗?怎么就效益不好了呢?”
小蔡婶子还记得去年的时候,儿媳妇的厂子又是油又是米的,还从他们村子的养殖厂直接买了两头猪去给他们分呢。
这就不行了?
“现在还是正常发的,至于效益,婆婆,现在可不止建国一个人开厂子,就宜城,除了宜城服装厂,
又开了个宜城服装二厂,名字看着像,其实就是挂靠的,厂子开的多了,生意就不好了呀。”
现在有个二厂,说不定再过几天就能来个三厂。
也就是大家往民用上的眼光看的少,他们现在是一窝蜂往军需上冲,
要不然就是朱建国的这个小厂子也得受不少影响。
“哎,都看着挣钱,往里冲,谁知道这钱能挣多久。”
小蔡婶子虽然不提儿媳妇上班的事了,又开始担心儿子的厂子了。
张秀兰也是发现了,她婆婆今年的话尤其多,她只能安慰老人话多是正常的。
她娘还不是一样。
“婆婆,你和公公回去炕上暖一暖吧,剩下的我来做好了,这京城可比我们那儿冷多了。”
“没事,秀兰,你和他们说说话去,你们都是年轻人,有话说,也帮我看看他们说什么,别又兄妹俩一合计鼓捣出别的事来。”
小蔡婶子让过了儿媳妇要过来拿锅铲子的手,让她回去待着。
“还有,你刚刚来说看升国旗的事是吧?”
“对啊,小琴说明天去也行,后天去也行。”
“那肯定明天去啊,哪里还能拖一天,是吧,小琴她爹。”
朱父一般情况,家里这些说话不问到他的时候不插嘴,问到他基本上也是,
“听你的,明天去也挺好的。”
这样子的回答。
张秀兰看他婆婆和公公,一个炒菜,一个烧锅,都不准备让她干,也没继续跟他们抢活。
“那婆婆我去看看孩子们了,到了新地方,我担心他们怕。”
“对对对,看孩子去,要吃饭会喊你的啊。”
一边说还一边用铲子往外指了两下,让她赶紧回去。
张秀兰只能推了门,又往来的方向走去。
“小琴她爹,你说我们是不是在梦里啊,这日子过的我是真的从来没想过。”
朱父看着媳妇皱着眉头炒菜,他一边加柴火一边安慰她,
“儿孙自有儿孙福,这是儿子有本事,你就是胆子太小了,你看看我娘,她要不是感冒了不好出门,听到带她来京城,她多高兴。”
这里就要说到在村里拍大腿的蔡婆婆了。
本来朱建国来京城,特意跟他奶奶说了一句,要带她一块。
蔡婆婆高兴的那是恨不得全村都知道。
结果也不知道是不是太兴奋了还是怎么样,临来前三天,感冒了。
虽然她自己一直强调没事,但是罗师傅那里让她一定要好好休息,
别说出远门了,最好房门都别出。
还是最后朱建国给他奶奶保证,明年还来,一定带她来,她才老实。
小蔡婶子想着她婆婆现在肯定在家拍大腿,
要不是丈夫就在跟前,她差点就要笑出来了。
“没事,下次再带她来,到时候我带她转。”
朱父看着人又好了的媳妇,默默的又添了跟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