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氏一共有约五十万人口,其中识字的人有两千都算多了。
这不,智跞本就对智宵在“曲梁”教人识字和一些技能略有所知,一听智宵想要带一批孩子与少年到“曲梁”接受教育,带着极大的热情动员族人。
结果是什么?智宵这一批带到“曲梁”的两百八十三名孩子和少年里面,其中的两百人以上全是老智家自己族人的后辈,剩下的那些则是从家臣或附庸贵族的后辈去选。
智宵对智跞的安排并没有什么抗拒的地方,别说是在春秋晚期,哪怕是到了现代,互相有血缘关系总是更加值得信任。
起初,智宵之所以不优先选择族人,无非是没那个能力而已。
现在那么多智氏本族的人过来,给予了第一批接受教育的人极大压力,他们在压力的驱使下更想干出成绩。而这正是智宵所乐见的。
离开兵器工坊,智宵来到教学的地方。
“今次,弓、山、有、成、康……”智宵念了二十人的名字,继续往下说道:“随我前往‘新田’。”
没人问去做什么,他们只需要执行智宵的命令,到时候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本来在教学不得不停下来的冉求就觉得智宵有点不尊重学问,听到要带一批人走,立刻皱眉说道:“一课尚未听完……”
智宵笑呵呵说道:“今次有近三百人新来,还拜请诸位多多用心。”,说着行礼拜下去。
冉求听得一愣,脸上表情变得很是复杂。
当前的年代,小家族不提,有条件的家族只会教导自己的族人识字读书。
冉求等孔丘的弟子来到“曲梁”之后,得知智宵收了两百多非智氏的子弟识字,其实已经感到非常震惊,怀疑智宵是要效仿自己的老师。
这一次,智宵竟然又带将近三百人过来?怎么能不让冉求更加惊讶呢。
智宵并不是奔着培养经天纬地人才而去,要的是对自己事业有帮助的人。
那些被点到名字的少年,他们不是在武技上有所成,便是掌握了一定的管理学。
现在赵氏的内乱即将爆发,很快范氏和中行氏会攻打赵氏,智宵带他们去“新田”是想加强一下武技和管理能力,好在智氏参战的时候身边有自己培养起来的人。
他们留在“曲梁”继续跟冉求继续学《书》,固然会在文学上更有造诣,可是未来会被安排在军事上或去某地担任邑宰或村正,他们就算是将《书》研究得再精深了,对会担任的职务又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后面公西赤等孔丘的弟子也过来,智宵不想将事情干得太蛮横,只能讲清缘由。
“我家将要纳赋,携众人而归,乃是应征。”
纳赋?在这个想纳赋要有资格的时代,阻止别人去纳赋的话,可能会让那人失去封地。
这一下,孔丘的弟子们没话说了。
再阻止?不是在做好人好事,会变成在结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