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想赎回被俘的将士是一种理所当然,只不过通常很难赎回,并且哪怕晋国同意,卫国也很难一次性全部赎回。
在卫国干涉晋国内战期间,前前后后有一万多名将士被俘。
不要看只是一万多人而已,其实就相当于卫国能征召的总兵力三或四分之一。
国小民寡的卫国确实没有多少“士”、“徒”、“羡”,并且因为基础数量不多的关系,每损失一批就会让国家陷入更危险的境地,一个不小心极可能突然间就亡国了。
由南子来提出赎回被俘的卫军将士很合适,哪怕遭到拒绝都不会一下子彻底没有退路,后面还有卫国大臣和卫君元能够再次尝试。
一旦是卫国大臣来提,只剩下卫君元这一道屏障,尤其以官方形式提出诉求,遭到拒绝差不多也就成为最终定局了。
第一天见面而已,并且是智宵与南子第一次会面,肯定不会直接给出答案。
南子也只是提了一次,没有得到回复不再重复。
首次会面,他们聊的时间并不长,孔丘提出告辞,智宵再待一小会也离开了。
智宵出宫城时,在城门处碰上了特地在等待的孔丘。
鲁国也是干涉晋国内战的诸侯国之一,大量的鲁军将士被俘,其中不乏孔丘的弟子,里面最出名的便是仲由。
“子路近来可好?”孔丘自己一乘车,稍微落后智宵的车架一点,不是并驾齐驱。
现在车轮碾起路来的动静不小,说话需要很大声才能显得清晰。
智宵颔首说道:“待遇无忧。”
关于仲由成了智氏家臣的事情,不是智宵喜欢卖关子才没有讲出来,以“儒”的品行来说,战败马上为胜利者效力,显然是与作为一名“儒”起冲突的。
如果智宵告知仲由成了智氏的家臣,有可能让孔丘断绝与仲由的师徒关系。
“有(冉求)、子华(公西赤)二人可好?”孔丘没提叔仲武,他的门徒太多,可能全都能记住名字,只是一些人接触不是太频繁,下意识就会忽视掉。
智宵干脆说道:“不若师孔往我处详谈?”
不是在同一乘车架,聊起天都需要大嗓门,再则这种场合聊不了几句的。
孔丘问道:“世孙下榻之处?”
智宵说道:“城外营地。”
孔丘一点都不想去有晋国军队的营地,立刻就闭嘴不言了。
历史上的孔丘一生从来没有到过晋国,原因就是觉得晋国带动了礼崩乐坏。
然而,孔丘却忽视了很多。
用老曹的那句话: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没有晋国的话,中原地区的列国不知道还有几家能够幸存,天下间也不再是周王室一王的格局,南方的楚国已经称王或是取代周王室成为新的天下共主。
更重要的一点,没有晋国保护鲁国,齐国早就能够把鲁国灭掉,子姓孔氏的丘又要成为亡国之民了。
孔丘是子姓,他是殷商后裔之一,偏偏很爱黑殷商后裔之国的宋国。某种程度来讲,能称得上是“哄堂大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