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宵能够看出端木赐近期在做什么,又是抱着什么样的意图,其余人能够察觉吗?
其他人不提,赵鞅怎么可能对端木赐的所作所为没有丝毫察觉,至于赵鞅为什么不点破并训斥或不对端木赐进行训斥,肯定是有其理由或需要。
韩氏那一边的状况,取决于端木赐到底怎么跟韩氏众人交流。
讲道理,韩氏表现得人畜无害,不想在内斗上牵扯太多,同时也等于放弃了在外部的影响力。
不是那样吗?管太多的事情,还怎么与世无争。既然想要与世无争,肯定就不能多管事。
智宵对端木赐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并没有带着太大的恶意,跟智宵要不要舔孔门儒派无关,只跟诸夏一体有关。
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解说,承认自己是周王室麾下分封国,等于认可己方是诸夏一员,有国家的区分,但仍旧是自己人。
既然是自己人,不是所有事情都有参与的理由吗?看的是有没有那个自知之明,到底什么事情该管,什么事情又该闭嘴。
“晋卿,吴国至今仍旧称王啊!”端木赐知不知道自己满头大汗?用最诚恳的表情,讲出了一个事实。
智宵知道这是端木赐站在诸夏一体的角度,阐述所作所为的法理依据。
吴国从寿梦当政时代开始称王,后面对外几次去掉王号,内部其实还是保持王号。
在吴僚当政的时代,吴国再一次对外用王号规格进行邦交,随后的吴阖闾以及夫差的时代仍旧如此。
中原的大多数诸侯国只承认周天子为王,历来不承认楚国或吴国的王号,直接无视了同样称王的越国。
之所以说是大多数诸侯,原因在于郑国和鲁国好几次承认楚国可以称王。
郑国因为地理原因的关系,他们跟楚国是邻居,尤其楚国真的很强大,承认楚国的王号多少能解释是一种迫不得已。
远在山东的鲁国跟楚国不挨边,楚国想攻打鲁国需要跨境好几个诸侯国,鲁国承认楚国的王号是为哪般?
其它的不提,楚国给鲁国的威胁并不是那么大,再加上周王室从来没有待薄鲁国。
鲁国开国之初就获得记录历史的权柄,后面晋国、楚国、齐国等所有国家的记录历史算是越权。
秩序没有崩坏的话,只有鲁国拥有记录历史的权限,有权向所有国家派出史官,各个国家发生什么大小事也要报备鲁国进行记录。
那么,无论鲁国有什么难处,哪怕只一次承认楚国的王号,无疑是对周王室和周天子的背叛。
讲一句难听的话,其余诸侯国可以背叛周王室和周天子,独独鲁国就是不行。
而鲁国背叛周王室和周天子这个事实,为什么会被淡化呢?知道谁在记录历史,又是谁删减过历史,答案立刻出现了。
鲁国记录和修改过的才叫正史。
其余人或国家记录的叫野史。
唯正史可信。
野史为虚假,哪怕连参考价值都欠缺。
立刻能够懂得了吧?
再有秦末大量史书被焚毁,连秦国的国史都被付之一炬,仅有《春秋》完整传承下去。这一下想找证据都难,只能从《春秋》里面的一些历史片段来进行推敲了。
卫国不承认楚国的王号,更不会去认可吴国的王号,端木赐目前在卫国出仕,以诸夏一员的身份来提醒霸主国关于吴国称王一事,无论怎么挑都挑不出错来。
俺忧心诸夏文明正在遭受的威胁,非常愿意出一份力,要是使用的方法有什么错,也是出于好心啊!
反过来说,晋国是霸主国,应该做到兼听则明,一些旁枝末节是不是可以不那么较真?
智宵脸颊抽搐了几下,问道:“听闻你常常在卯处听讲?”
这个卯就是少正卯,他不是“少正”氏,“少正”是一个官职的名称。
鲁国是一个有很多儒生的诸侯国,开设讲堂的人不止孔丘一人,少正卯就是属于将私人讲堂办得比较大的儒生之一。
以真正的情况,不是前往听讲就等于成了某人的弟子,所以不管是听孔丘宣讲,或是听少正卯听讲,顶多就算是听课,要不要认门楣再正式拜师就另外来算了。
到底有没有“孔子诛少正卯”这一件事情呢?正式的史书上不见记载,有关少正卯之诛的记载始见于《荀子》一书。而《荀子》成书是到战国时期的事情了。
不管有没有少正卯之诛一事,孔丘与少正卯不对付是公认的事实,原因是两个人对儒学的阐述不止是南辕北辙,完全是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
因为学问上的不对付,孔丘多次训斥自己的弟子为什么前去听少正卯的课,甚至明说再去听少正卯的课,不要再来听自己讲课了。
那么,智宵为什么要问端木赐是不是经常去听少正卯的课呢?答案在于少正卯的儒学阐述方式上。
用孔丘的说法,认为少正卯不止人不端正,讲得也仅是歪理学说,尤其是擅于诡辩。
因此,智宵那么一问,比直接开骂让端木赐感觉更加难受。
同为诸夏一员,保证诸夏体系的利益不是错,关节在于端木赐会损害到晋国的利益。
端木赐是卫国的臣子,为卫国着想没有错,想为卫国牟利更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