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更大的“君子之战”玩的就是一种基操,也就是保证指挥链的通畅,指挥官更及时地对士兵方阵进行调动。
别以为列阵而战是一种很简单的事情,相反技术含量极大,并且没有一定的底蕴根本玩不来。
其实,春秋战国时代就是因为拥有众多合格的基层军官,才有那个条件去玩布阵的打法,不然光是布阵本身都办不到。
毕竟,指挥官的任何想法都需要有人去监督以及引导,不可能光靠指挥官吆喝嗓子去做到那一切,拥有足够多合格的军官就属于基础条件了。
“突破!”
仲由向前踏一步,再刺出了手里的战戟,随后猛地往回拉了一下。
遭到攻击的吴军重步兵下意识拿盾牌想要格挡,盾牌被仲由的战戟倒勾部件拉扯开,下一秒寒光乍现,再脖子一凉,永久地失去意识。
所谓战戟并不是一些游戏里或影视作品的方天画戟款式,其实就是一种有两排以上戈“援”和前端有矛这一部件的兵器。
到战国中期和晚期,非精锐无以持戈矛,更无法用戈矛在战争厮杀,顶多就是充当仪仗队成员。
至于方天画戟这一类的兵器?它压根就不是士兵可以使用,非绝世猛将能够玩得明白,属于一种非常冷门的兵器。
兵器这种玩意,讲究的是简单,也就是拿到手上不用特别训练就能杀人。在这种理念之下,随着兵源不断扩充,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进行训练,兵器必然随之而简化,刀、枪这一类拿上手就能用的兵器逐渐成为军队的制式武器。
又不是要练到依靠武力干破碎虚空的事业,是吧?
刀嘛,会挥砍就行。
枪?最大杀伤效果就是刺。
智氏的黑甲属于千里挑一的精挑细选,穿上防御力极强的具装,拿着无比锋利的武器,上阵自然要承担更多的重任。
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出自智氏的黑甲并非当今之世最好的具装,现如今最好的甲胄是重装鱼鳞甲。
然而,重装鱼鳞甲的成本太高,根本不适合拿来进行列装。
本着最实用才是最好为出发点,性价比上面无疑是智氏黑甲胜过了重装鱼鳞甲,要列装必然是选择后者。
智氏有五百黑甲参战,他们被分为两个方阵,一“列”由仲由担任统领,另一“列”则是豫让担任统领。
黑甲投入交战之初,主要针对吴军没有披甲的方阵。
因为需要注意防护的部位不多的关系,黑甲能够更专心进行输出,打法肯定就显得更为凶悍,往往就是硬顶着敌军的兵刃莽上去,再将敌军输出到崩溃,推进速度怎么可能会慢。
如果纵观战场会发现一个现象,不管晋军还是吴军,只有智氏有头盔这种防具。其余来自晋国各个家族的将士,以及来自吴军的将士,他们的脑袋上没有防具。
头盔这种玩意很早就出现了,只是即便到战国末期都没有全面普及开来,大肆列装只出现在赵国军队中。
连头盔都那样,更不用说护颈这种防具,其余护腿、护膝、护腕、护肩之类了。
如果吴军身穿犀牛皮的重步兵有护颈的话,刚才仲由刺出战戟再回拉,哪能够轻易割掉那名吴军重步兵的脑袋呢?
看看遭受同样攻击的黑甲无视掉了可能回勾割掉自己脑袋的“援”,他们趁着敌兵在攻击,看似要同归于尽那般,操作手里的战戟也在做刺出回拉的动作,掉了脑袋的却是敌兵,自己则是因为护颈被拉动而踉跄了一两步。
黑甲心里肯定也怕,只不过对护颈有信心,克服了心里的恐惧而已。
别以为是在开玩笑,哪怕知道安全有保障,该生出的恐惧依旧会本能地涌现,之所以需要训练这么回事,正是用后天的训练去克服那种恐惧。
人与动物的区分,不正是拥有智慧的人能够去克服生物本能带来的恐惧吗?
仲由率队一直在坚定地前进,手里的盾牌只在敌军向自己脸门攻击而来的武器进行格挡,更多的时间是在机械式的操作战戟。
一开始的一“列”为两百五十名黑甲,五十人为一行,看着是一种长方形的阵型,连续攻坚下来出现了一些损失,两刻钟之后还保有两百三十人左右。
两刻钟的连续作战下来,黑甲其实已经感到了疲惫,接下来就是依靠意志在支撑了。
吴军的披犀之士,他们身上的负担一样不轻,哪怕没有历经多么激烈的作战,不得停歇的状态下,再加上临阵增添的紧张感,肯定也是陷入疲惫的状态。
因此,晋军与吴军交战时间超过两刻钟之后,魏驹和伍子胥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他们将其余没有披甲的方阵调开,不使轻步兵方阵去硬撼披甲之士,想要利用披甲之士进行突破。
双方指挥作战的将领都是一样的心思,演变成不得不拿披甲之士去阻止对方,结果就是两边的披甲之士进入到开战以来最为激烈的交锋时刻。
同样是身穿厚甲,并且还不止一层甲,其实还是存在不同。
不是说哪一方甲胄更好上面的区别,存在不同的是晋军这边耐力上更胜一筹。
伍子胥就看到智氏的黑甲和魏氏的重步兵仍旧采取主动,需要变阵的时刻看不到太多的拖沓,反观己方的重步兵方阵行动变得迟缓了。
“智氏黑甲精锐不提,魏氏竟有如此之多甲士!”伍子胥并非不知道魏氏专注重步兵五六十年,纳闷的是吴国举国之力就弄出两千多,魏氏一个家族竟然也有那么多。
尽管现在不是多想的时候,伍子胥还是不由赞叹晋国卿位家族的实力,仅以一个家族就胜过一个诸侯国。
那一点并不奇怪。
吴僚之前的吴国被困在东南一隅,到了吴僚执政后期才得到机会进行扩张,又在吴阖闾领导下解决了楚国的麻烦,近二三十年在吴国旧有疆域上将版图翻了差不多两倍。
在吴国成功扩张之前,吴国总人口也就五六十万,全国疆域面积跟晋国卿位家族最弱的那一家差不多,开发程度还没有晋国卿位家族最弱的那一家高。
吴国在吴阖闾和进入吴夫差时代,组建出了一支两千数量的重步兵,其实从这一点就胜过了大多数的诸侯国,其中包括了楚国。
不是说楚国举国上下没有两千身披重甲的士兵,主要是楚君凑不出那种数量用于国战。
有,可是无法拿出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