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391章 这就搞笑了!

第391章 这就搞笑了!(1 / 2)

 推荐阅读: 召唤:我的宠物都是神话级 禁咒?快加油,你肯定能破我防御 失忆大师姐重建宗门从替嫁开始 血祖道 穿书:向反派告白100次 慢着!等我算上一卦 黑科技:最强军火商 盗墓:跟小哥身后摸着麒麟说oh 签到暴富!神级美人杀疯了! 【希腊神话】最弱女神永不为奴!
最新网址:hbcjlp.com

智宵所处的时代有什么贤才吗?讲实话真的不少,只是青史留名的人大多是大贵族出身,例如列国的顶级贵族之类,少数则是取得辉煌战绩的人,诸如非大贵族的孙武、司马穰苴这类人,像孔丘其实在当代就是个边缘人物。

后世之所以让孔丘出名,乃至于最终成圣,跟孔丘在活着的时候于国有功无关,说到底就是徒子徒孙争气罢了。

事实是什么?孔丘活着的时候就没有办成过多少事,一生多数时间在教书育人,剩下的则是在颠沛流离。

然后,田氏竟然不是一个大贵族?他们出身陈国这种弱国,开枝散叶也就去了齐国的那一支发展得最好,哪怕齐国田氏发展不错,他们在当代与其他大家族一比,不说什么判若云泥,真的就显得很一般了。

因此,同属于田氏的孙武与司马穰苴,他们真不能说是大家族的出身。

如果智宵不是在春秋时代重生了两次,以现代人所学习又接触的信息,不可能多么了解春秋晚期的历史事件,大多数人可能只知道智氏灭而赵、魏、韩立国以及吴越相争,其余历史事件大概是不知?

有哪些名人,应该对孙武、西施比较耳熟能详,问还有其余什么名人,大概只剩下满脸茫然了?

两次见证历史的智宵所知道的名人其实也不多,主要是那些人的舞台就那么大,非大才很难突破天花板,自然而然也就很难创造出值得大书特书的事迹。

智宵不能发布求贤令,能够做的只是派人前往某处拜访某人,用聘任的方式邀请那人到智氏效力。

为什么不能发求贤令?首先与智宵的身份地位无关,受限的是会让所有人知晓野心,再引发野心家之间的内卷。

其实,智宵发布求贤令极可能压根无法求到什么贤才,效果只剩下所有诸侯联合起来针对,各个大家族孤立智氏。

“我成功招揽范蠡属于幸运,想再获得范蠡级别的大才,光靠求贤根本办不到,还不如用敲诈的方式逼迫诸侯将人才送上来。”

“在内政的相关方面,范蠡可以使用,冉有的能力不差,似乎宰予也可以用一用?”

“无法招揽端木赐显得有些可惜,只不过强求不得。”

“另外那些证明过自己能力的人,他们与端木赐的性质一样,除非灭掉他们所在效力的国家,要不然根本没有可能纳入我的麾下。”

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实就是,有条件证明自己的人,他们都与某个诸侯国绑定,大多数还是列国的公族成员。

陈国就那么一个,陈国妫姓也是首个大肆将公族成员散到列国的家族,论起来纯属是被楚国给逼得。

楚国控制陈国已经长达百年以上,陈国的要职基本由楚人担任不提,一些展现出才能的妫姓留在陈国除了暴毙就是失踪,类似的情况多了,再迟钝的人也意识到什么情况,不逃留下来等死吗?

出身是某国的公族,以三观而论天然需要为国效力,错非在内斗中失败,用叛逃的方式投奔其他诸侯国,只会留在母国竭尽所能挣扎或是干脆蹉跎一生。

有那么一点,智宵哪怕在春秋时代重生了两次,每每回想起来却想不出该时期的秦国出了什么能人。

没有吗?还真的没有啊!

秦穆公让大臣陪葬影响了秦国两百年以上的时间,不止外部的人不敢前往秦国出仕,内部有能力的人也不敢展露自己的才能,怕的就是某天被指定跟随殉葬。

从“新田”出发,历经一个月有余的智宵再次抵达“梁(少梁)”城。

他们抵达的时候,气候已经是大雪纷飞的时节了。

“拜见宗子。”

范蠡、宰予、等等前往秦国侦查的人,他们先后返转回到“梁”城,最晚回来的人也是在两天前抵达。

智宵当然不会跟他们在城门口冒着风雪畅聊,互相问候便进城了。

“一路走来,得见各处黎庶安居,便是雪季亦有伺候田亩之人,心中甚是欢喜。”

“仅不足一年,所见田亩增加无算。此我等大功也!”

“尚不见去岁秋收录册,亦知收税颇丰。”

“今岁定有余粮使之兵,只是不知诸位有何报我?”

智宵是真的为迁徙之后状况良好感到欢喜。

尽管春秋时代的人们不排斥迁徙,乃至于习惯时不时的迁徙,每一次迁徙想要重新稳定下来的耗时仍旧很多。

智氏和魏氏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迁徙,涉及到的人口总数量超过百万,换作其它时代这么干,需要面临的将不是迁徙之后的安顿难题,大概率是遭到群情汹涌的反对浪潮。

魏氏那边虽然成功迁徙了大量人口,两年过去却还在面临各种安置问题;倒是智氏这边不止稳定下来,生产也在重新展开了。

智宵只是出台“租赁法”并实施下去,没有免税多少年的优待,必然是会产生税收,第一年入库的粮食是过去的事情,今年收了多少税则将统筹起来用作新一轮的西征军粮。

想要西征,搞清楚秦国的情报就属于必然。

所以,范蠡等人接下来的亲口汇报将显得无比重要,乃至于决定西征是否展开。

智宵之前已经看过文字上的汇报,为什么还要听取他们的口播呢?

这个其实就是展现出重视的态度,也是一种肯定他们付出的必要步骤。

心里很重视,不用行动表现出来,谁知道啊?

努力付出的人,他们肯定希望得到上位者的当面肯定,能够得到很大的心理藉慰,更明白自己可算是“简在帝心”了。

范蠡等前往秦国刺探情报的人眼神交流了一下,受到最多人注视的便是范蠡了。

那么,在眼神交汇中产生,由范蠡成为代表,来向智宵进行当面汇报。

如同智宵事前所知,秦国是一个很封闭的国家,国内几乎就不存在列国的人前往经商或走上,游历什么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倒不是秦人不欢迎外来者,主要是秦国位处西边一隅,秦国与列国中间还有一个晋国,别说入侵的通道不是山岭就是大河了。

在这种现状下,除非某人铁了心要去秦国游历,哪怕是铁了心想去秦国,要先过沿途各种风险那一关。

经商?首先秦国没有太出名的特产,他们内部的经商环境也是极差;再来便是去秦国的路上,商队的货物在晋国基本被采买光,想获得什么商品也能在晋国选购。商贾再去秦国做什么呢?

范蠡等伪装成商队的人就面临一种很尴尬的局面,无论携带了什么商品,进入秦国抵达某处城邑,一定会几日间销售干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