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统治者一定要有起码的自知之明,再来便是了解治下的状态。
了解自己统治下的疆域基本情况是首要之重,及时了解到应该补充什么,出现状况又去进行及时的弥补,只要能够做到这两点,情况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去。
有进取心的统治者,他们通常在做事上会显得更为迫不及待,明知道做什么会导致出现民怨,认为政体可以顶住民怨,或是干脆无视会产生的民怨,选择不管不顾去实施某项事情。
历史上敢于无视民怨的统治者并不多,大多数属于有雄心壮志的类型,其中的多数下场则是非常不美妙。
那些野心够大的统治者,只要不是倾斜资源用在私人享受上面,比如收集奇石建造林园,或是广肆建造宫阙,启动并完工的工程大多造福了后代。
有一个说法用来形容他们的所作所为,那便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比起夫差,我的胆子显得很小,气魄也不足。”智宵心里揶揄自己。
在今年,吴君夫差已经正式启动运河工程。
吴国征集了多达十八万的民夫,决定挖一条南起大江到北通淮水的大运河。
在工程启动之前,吴君夫差派出使节跟宋国和鲁国沟通,将要挖掘运河的事情向两国争取意见。
因为大运河一旦完工会惠及到宋国和鲁国的关系,宋国和鲁国自然没有反对意见,相反两国表示会在相关资源上进行支持。
吴国要挖掘大运河,怎么就惠及到了宋国和鲁国呢?看看大运河衔接的水系就能够搞明白了。
这条运河沟通了济水和泗水,而泗水衔接淮水,淮水与邗沟相连,济水源自黄河。
那么也就是说,吴君夫差挖掘大运河间接把大江水系和大河水系贯通了,确确实实是惠及到了宋国和鲁国,甚至连晋国、齐国、卫国以及其余小型诸侯国都能因此受惠,的确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无论在任何时代都能够称道一句功业千秋。
吴国第一批投入的民夫为十八万,后续会视情况增加或减少民夫的数量,打算用十年以内的时间完工,那么整个工程动用的人工绝对不会少于十八万人。
要说的是吴国的总人口也就一百八十万左右,等于第一批工程的启动就从每十个人中去抽调一人前往挖掘运河,只能说人力使用的上面显示出了非凡的动员能力。
智宵虽然不懂运河工程的挖掘,人力动用方面则是有成熟的概念,估测邗沟从动工到完工至少会动用到五十万左右,算人次的话数量够会更夸张。
另外一点,吴君夫差保有了基本的理智,没有要求运河从动工到完工在短期内结束,给予了至少十年的施工时间。
同样是这一条运河,并且已经有吴君夫差的先行开掘,隋炀帝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疏通以及部分地段的全新挖掘,动用百万人力耗费三年完工,成了帝王中的反面教材。
智宵也在启动大工程,以事业方面并不比吴君夫差开掘运河要差。
首先,一旦泾水东岸到洛水西岸的水利工程竣工,秦地便要多了一个涵盖面积几十万平方公里的产粮区。
再来,便是函谷关一旦竣工,军事上的作用至少能够持续百年以上,更是保证了智氏在再艰难的时刻也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后方。
在泾水和洛水灌溉受惠区域,产出能够养活多少人呢?只要相关的水利工程不出现问题,仅仅当地的产出来养活五百万人口没有任何问题。
因此,智宵将水利工程早两百多年左右建设完成,哪怕一开始没有将可以开垦的土地变成农业区,事实就是智氏在起码在人口突破五百万之前,不会出现缺粮的困扰。
在未来,也就是水利工程竣工之后,智宵会再慢慢迁徙来新的人口,智氏权力中心的转移是一方面,再来是保证生产人员的所需,以及兵源的充足。
不出现意外,函谷关以西的智氏控制区会在十年之内会有百万以上的人口。等到拥有这个人口规模,大后方就算是真正建立起来了。
当然了,智宵肯定想要关中的人口更多一些,只是要有掠夺人口的机会才行,光靠自然繁衍起码需要二十年。
如果是自然繁衍来增加人口数量,需要解决的相关难题会有许多,包括每一个家庭可持有的存粮富足,医疗卫生跟得上。
有存粮是关键,要不然连自己都要时不时饿肚子,哪来的底气生孩子?
至于医疗卫生,没有起码的医疗保障为前提,看一看当代的情况就能知晓现实。
智宵所知道的情况是,仅仅智氏的治下,每一个地区的婴儿夭折率就达到夸张的四成,分娩出现事故达到两成。
所以那一句话说得没错,医疗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女人每一次生孩子真的就是在过鬼门关。
有一个现实就是,智宵在医疗方面没有太好的办法。
处理外伤方面,智宵很早之前就已经在教导以及进行普及,过去十来年仍旧成果不显。
生病的治疗方面,智宵想干相关事业的时候发现,别看当时的智氏有四十多万人口,算是医生的人却只有可怜巴巴的不到百位。
智宵已经使用强项令让医生收徒,努力了十多年的时间堪堪让智氏治下的医生数量突破千人。
现在智氏有多少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一百三十万,拥有的医生却是堪堪千人,等于一名医生平均需要服务一千三百人。医生分布的区域还显得非常不合理,相当多区域其实没有医疗服务。
还有一个相当残酷的事实,真不是所有人生病都有条件就医,当前能够享受医疗服务的人都是有产者。
不要以为拥有一千名医生的数量很少,像是魏氏、韩氏、赵氏,或是齐国、宋国、吴国、楚国……等等诸侯国,他们治下的医生可能还不如智氏。
然而,在医生拥有量算是拔高的智氏,相关的医疗条件仍旧显得堪忧。
不得不佩服的是,在那种几乎没有医疗环境的环境下,诸夏依旧显示出人口增长率的正比。
而那种正比的真实情况是,一名成功长大成人的后背,极可能是十个未能长大成人的折损。
智宵在医疗保障上已经没有努力的余地,属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偏偏无力去达成的困境。
比如说,知道多一些接生的稳婆最好,怎么来维持这些稳婆的生计是个问题。
毕竟,稳婆也不是每天都有活,本身愿意稳婆为职业的人也不多,更多是自己有经验的临时客串。
再说,明知道应该增加医生的数量,但是培养医生真的太不容易,并非想培养就能培养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