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不想走的还有赵毋恤。
赵氏陷入非常危险的险境,迫使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建设“晋阳”地,劳动力就是极度缺乏的一项资源。
陈人失去了自己的国家,他们变成了一群绵羊,对谁都表现得异常服从。
这样的陈人管理起来的成本不大,并且显得极易融合,怎么都算是一种优质的资源,错过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韩庚见到没有人附和自己,尴尬地笑了笑不再说话。
他们在陈地行动一个月,抓捕到的人口约有十六七万。
陈地的其它物资?讲实话几位卿大夫并不在意。
最优质的物资早在陈国的国祚灭亡被楚国搬到“郢”都去了,陈国原来的贵族也为了生存拿出积蓄贿赂楚国高层,怎么可能剩下多少好东西?
智宵跟几位卿大夫的商议结果是,所获人口智氏得四成,剩下的六成由魏氏、韩氏和赵氏去平分。
这一战的主将是智宵。
晋军的主将本来就掌有对战利品的分配权,公道的去分是道理,不讲道理全吞了也有相关权柄支撑。
他们能够南下洗劫的机会也是智宵创造出来,哪怕魏驹、韩庚或赵毋恤对智氏所占四成心里有意见,肯定不会选择去当那个出头鸟反对。
再一个月后,陈地被晋军洗劫得几乎抢无可抢,智宵考虑要不要进军蔡地的时候,楚国的使节团到了。
担任正使的人是战场上逃脱的沈诸梁,他来的第一时间先通知楚国先令尹子西自杀的消息。
子西自杀?这件事情发生在沈诸梁出使的十天之前,自杀地点就在“方城”后面的“申”这座城池里。
子西之所以自杀是给白公胜一个交代,自杀前写信给白公胜,承认违背诺言,希望用自己的死来换取白公胜回头,不要再继续伤害楚国。
看起来,子西是怕白公胜进逼“郢”都,将要制造楚国更大的混乱。
实际上,子西的死跟晋国和吴国有关,怕的就是楚国继续内乱下去,遭到晋军从北部和吴军从东部的双重夹击,再次让楚国给亡国了。
面临再次亡国的危机,子西用死来浇灭白公胜的怒火,同时也感动了很多楚国贵族。
原本选择追随白公胜的多数贵族,他们在得知子西自杀后,选择带着私军离弃白公胜了。
世人对子西的死有相同的看法,认为子西这一次属于玩砸,过错则是在白公胜身上。
因此,子西一死,白公胜失去了大多数支持者。
失去了多数支持者的白公胜无力再威胁“郢”都,甚至不赶紧逃跑的话,在接下来有被剿灭的危险。
“晋卿如何方肯退兵?”沈诸梁先说子西自杀的事情,说白了就是告诉智宵,楚国的内乱很快就会结束,楚国进入到‘哀兵’状态,晋军不撤就要不死不休了。
智宵问道:“可有使节前往吴军处?”
沈诸梁用奇怪的眼神注视着智宵,大概就是:你在逗我?
楚国与晋国在很多时候会尝试用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
很久之前,楚国就知道吴国不是一个能够讲道理的国家,愿意相信吴国的时候总是遭到欺骗,后来干脆再难都不谈了。
智宵还是继续注视着沈诸梁在看,表情也是:你在逗我?
谁都知道楚国不会用谈的方式跟吴国解除争端,不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才让智宵提出那个问题吗?
说白了,楚国不可能跟吴国谈,孙武不率军撤离,楚国仍旧受到晋军与吴军的双重威胁。
所以,楚国想劝晋军撤离,应不应该展现足够的诚意呢?
沈诸梁看到智宵满是揶揄的表情,可算是给反应了过来。
面对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局面,沈诸梁在乎的是智宵有意撤军,只是楚国要付出足够的代价,便再次问道:“如何方肯撤军?”
那智宵可就提要求了。
首先,楚国从不缺粮,恰好智氏、魏氏、韩氏、赵氏处在缺粮状态,少不得敲诈一大批粮食。
然后,智宵决定为晋国争取另一个大福利,要求楚国释放屡次战争中俘虏的晋人。
提到这个的时候,子罕对智宵说道:“请晋卿吝惜于我(宋国)。”
楚国跟宋国比邻,双方大小摩擦不断,确实是俘获了双方不少人。
沈诸梁满脸不悦地看着子罕,说道:“我与晋卿相谈,与尔何干。”
智宵给出一个提议,说道:“楚宋互换,如何?”
沈诸梁想了想,点头答应下来。
那么,智宵继续提要求。
楚国是一个出产丰富的国家,有一个叫玳瑁的特产是中原列国都需要的。
与此同时,智宵还提出索要皮革的要求。
沈诸梁并没有全部答应下来。
粮食方面好说,楚国可以拿出足够的稻米,并且认为晋人根本就吃不惯,大概率是进行转卖。
俘虏方面?沈诸梁要的是三名晋人换一名楚人。
玳瑁好说。
皮革则是一张都没有。
双方的讨价还价进行了很久,期间魏驹多次担当白脸恐吓沈诸梁。
一直商谈了三天之久,可算是给谈妥了。
谈妥不代表智宵会马上率军撤离,要求楚国将一应谈妥的人或物资先送过来五成,拿到手才会离开。
这一点又让沈诸梁很气,觉得智宵很欠风度。
可是,楚国是一个陷入困境就会吼嗓子“我蛮夷也”的国家啊!
虽说楚国面临困境,毁诺的可能性不大,耐不住智宵认为该防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