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本恶会争论无数年,站在各自的立场争论不休。
有一点却是能够十足确认,那便是人性趋利!
人只要还在呼吸就会有欲望,带颜色或是有想要获得东西都是属于欲望的一种。
还有一个天大的事实,是个人都喜欢走捷径,差距是有些人能够轻易地走捷径,有的人只能披荆斩棘地艰难前行。
有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是诸夏之人心心念念的期盼,哪怕是这种卑微的盼头,其实在相当多时代都难以实现。
在春秋阶段,土地归于贵族,贵族之下的家臣、仆人(奴)、黎庶、隶(最底层)很难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哪怕名下有土地也是一样属于直接管辖的贵族,原因是他们真的守不住。
在土地方面,持有权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春秋战国阶段就是明明白白的属于贵族阶层,也只有贵族阶层有足够的武力去守住那些基业。
到了西汉其实也是属于贵族,只不过诞生了豪强这种群体。
从东汉到隋、唐,大批土地的所有权向门阀和世家转移,原因一样是只有门阀或世家有足够武力守得住土地。
两宋时代土地归于士大夫,两宋的士大夫还有另外一个福利就是能够光明正大抢劫,美名其曰为:和买。
到明代又出现一个士绅阶层,所谓士绅其实就是有功名的读书人。他们张开大口大肆兼并,拥有数量最多的资产却一毛不拔,闹出偌大帝国每年只有两三百万税银这种笑话,直接让大萌给穷死。
无论在哪一个朝代都没有例外,实际好处被中上层阶层得了去,产生的一系列黑锅则一定是皇帝来背。
要不怎么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呢?区别就在于到底是哪个时代的中上层阶层表现得更无耻罢了。
智宵搞的分田其实没有多么伟大,无非就是划出土地归于谁名下,土地的所有权却是属于家族,获得土地分配的人只是有了耕作权利,实际上无法对那块土地真正做主。
纯以方案来看,其实智宵已经引领智氏走进封建时代,比奴隶时代的层次高了一级。
该方案智宵不想再改,智氏一天不亡,统治区就会执行该种国策。
什么原因?其实这样做是有效延缓土地兼并的一种良好措施。
有那么一件可以肯定的事情,再好的制度只要是由人去执行或监督,总有一天会被搞得乱七八糟。
毕竟,人心真的趋利,他们会想方设法地钻空子,越到后面就会更加肆无忌惮。
用官场术语,那个叫:吏治败坏。
智宵在攻下“秦②”之后改变了计划。
之前,智军本该攻克“秦②”就当即向秦国都城“雍”进军。
宰予出使了一趟,一番操作下来搞得秦国内部乱象更显,直接出现了投降派。
有那么一个道理,敌人陷入内乱的时候,不要着急采取武力攻势,更应该做得是给敌人的内乱再加一把火,想方设法进行舆论攻势。
所以了,派出去的两路军队继续干自己的活,智宵亲率的本部则是停在“秦②”不动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