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对宋国历来有着最大的耐心,不是因为其它什么,纯粹就是因为地缘政治的关系。
因为宋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几乎等同于晋国的缓冲带也是警戒区,晋国需要宋国来分担来自楚国或吴国的压力,自然不能动辄使用武力,怕的就是将宋国给逼急了,搞得宋国真铁了心站到楚国或吴国那一边。
“鲁国应当讨伐。”魏驹极其肯定地说完,又带着疑惑问道:“为何不出兵大江,击其工程之处?”
简直是个好问题啊!
可以预见的是晋国讨伐鲁国会非常顺利,不止用时会很短,折损也不会有多少。
这个并不是鲁人世代羸弱,跟他们的内部政治环境有关。
鲁国到春秋中期之后,用“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来概括绝对没错,并且鲁国的贵族还非常嘴贱且没有自知之明。
打鲁国的军事行动会很顺利,尤其不会消耗多长的时间,晋军完全可以打完鲁国,顺路再去吴国开启新战场。
到时候,哪怕晋国面对吴国没有取得辉煌的胜利,一场战争就能够让他们前期投入运河工程的资源和用工白费,极可能还可以打消吴国继续动工的想法。
问题是什么?智宵巴不得运河工程可以完工,哪怕自家暂时用不上,日后绝对能够用到,并且不是光老智家能用一时,往后世代的中枢只要肯继续疏通和修葺,运河就能够一直用下去。
智宵连装都不装,闻言直接说道:“运河一成,必成瑰宝,怎可击之。”
也就是春秋战国时代属于非大一统王朝,要不然就是一条便于南北互通的运河,不止能够创造无限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更是奇高。
魏驹呼吸一窒,属于贵族的节操告诉他,确实是那么一回事。
那个无关运河是谁修成,吴国是不是更能威胁到晋国,或是吴国、楚国、宋国、鲁国等等国家得到什么利益,纯以文明层次来论,无论运河属于谁,只要认可为同一族群的苗裔,就要承认修成的运河是文明级别瑰宝的事实。
这种认知在当代是一种普遍的认同,到战国时代也有存在空间。
例如,到了战国时代,北方的国家都在修长城,大家都知道对方在修,一次破坏行动都没有实施。
为什么不互相搞破坏?因为他们除了相互竞争之外,认可大家都是同一族裔的事实,知道修长城是为了抵御草原游牧族裔的扰边,谁敢又或者愿意背负骂名去搞破坏?
乃至于在战国时代,两个诸侯国本是敌国,得知对方在与其他族裔交战,能帮手都会选择帮忙。无法帮忙就取消入侵行动,使得遭遇其他族裔的诸侯国能够全力抗击。
到战国之后?一旦进入到割据的状态,只能说各方之主在道德观念方面一代不如一代,讲究的就是,看到你占便宜,比我自己吃大亏,还要痛心疾首无数倍。
魏驹的一个提议暴露了思想。
倒不是魏驹没有大义观念,纯粹就是魏氏远比智氏、韩氏在对待吴国上面更激进,早早就将吴国划到日后的大敌队列里面去了。
以地理分布来说,魏氏现在就考虑怎么对待吴国,确确实实也讲得通。
毕竟,在瓜分晋国之前,魏氏就是需要直面来自吴国的威胁;他们瓜分晋国之后,吴国想北上,仍旧需要老魏家来挑大梁,反而被老魏家挡住的老智家或老韩家有挡箭牌。
“智宵不会现在就在构思怎么利用运河了吧?”魏驹只是稍微思考了一下,很快就将这个想法抛之脑后了。
如果智宵能够听到魏驹的心声,会腼着脸一阵:啊对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