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话,解读的方式有许多种,核心意思其实只有一个,那便是:不争气。
这个世界一直很真实,强于别人不一定就喜欢欺负人,弱于别人则是遭受欺负难以有效反击。到了国家与国家的层次,强弱的区别会更明显,不欺负弱国的强国都是领导层有病。
那种欺负不一定要是付诸武力,压榨弱国来补足强国本身,不这么做的强国淘汰的速度一定会很快。原因是强国可能在进步或倒退,弱国也有可能发展成为强国,强国不压榨弱国等于是在放纵潜在对手。
所以了,一句“弱肉强食”就能够讲清楚国家与国家的利害关系,更是指点出国家与国家该有什么相处模式。
任何强国遭到挑战,无非就是遗漏了本来应该重视的对手,等待反应过来那一刻,新崛起的国家已经能够抗衡或是让强国忌惮到不敢直接使用武力了。
还有另一种模式,比如强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培养了对手,类似的历史一直在被重复,并且不分古今中外。
晋国培养了吴国,吴国转而挑战晋国。
楚国培养了越国,越国后面变成楚国强有力的对手。
更晚之后,楚国培养了秦国,秦国最终将楚国给灭掉。
其余历朝历代的王朝,他们干培养潜在对手再将自己灭掉的例子更多,一次次的周而复始,历代精英就是不长教训。
“割其土,掳其民,胁其治。”魏驹提出了三个针对郑国的方针。
魏氏从来就没有放弃吞并郑国的打算,只是单独一个家族无法灭掉郑国,有好机会削弱郑国,怎么可能放过呢?
上一次在智氏的斡旋之下,啃不动郑国的魏氏选择接住台阶,郑国的赔偿被智氏和魏氏三七分,魏氏得了七分,智氏得到三分。
郑国在上一次割让了“虎牢”附近的一大片土地,那些土地全数归了魏氏,魏氏再从人口与其它资源给智氏让利。
智申和韩不信对视了一眼,短暂的时间完成交流。
韩不信沉吟了一下下,说道:“若郑国割土,上军佐以何教我?”
总不能是魏氏一再占尽便宜吧?
魏驹思考了一小会,说道:“我得土,余下智氏、韩氏平分?”
韩不信明显意动了。
郑国的坚城主要集中在北部与南部,为的就是防晋国与楚国。
当然了,最大的坚城是“新郑”这座都城,每次开战也总要打都城保卫战。
一次次闹到要打都城保卫战,不是入侵的敌军拔除了外围的所有城池,纯粹是郑国没有数量众多又足够精锐的野战部队,防御各座坚城有余,没有那个实力拦截入侵的敌军。
魏驹看到韩不信意动,转而看向智申,说道:“若出击赵氏,我家可派兵助战。”
在魏氏和韩氏看来,外部的威胁已经解除,接下来智氏就该全力对付赵氏了吧?
智申看向智宵,用眼神询问要给什么答复。
智宵却是看向韩不信,说道:“今次与诸侯会战,赵氏拒不出兵,已有反叛之实。”
一句话其实是说给魏氏和韩氏听,还内涵魏驹真是大方,本来应尽的义务都能够拿出来当交易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