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陛下亲口点了名,崔德率自然不敢耽搁,赶紧回答:“回陛下,臣当时上书反对确实是因为李元吉年纪尚幼,资历尚浅,不足以......”
陛下立即插嘴:“多的就不用说了,只需回答今天不上书反对的原因就行了。”
崔德率立即磕头:“臣遵旨。”然后赶紧开口解释,“因为臣也听到了诸位同僚说的与李元吉相关的传言,冒功骗赏、欺君罔上实属罪大恶极,与之比起来,臣之前在奏折中列出来的种种反对理由已然不值一提。而且臣料定都察院的同僚们必定会上奏弹劾,所以臣便决定不再多此一举。”
作为二皇子一派的中坚力量,崔德率是最早上奏反对李元吉参与祭祀大典的大臣。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替二皇子争取这个宝贵的名额。只是没想到第二天就听到了李元吉冒功骗赏的惊人消息,他原本以为这是二皇子的手笔,于是当即连夜赶了过去。
在二皇子再三保证与这些传言无关后,他提起来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然后就一起制定了一个“明哲保身”的应对计划,即:不再上书反对,更不能上书弹劾,袖手旁观,与这事保持足够远的距离。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朝堂亦是如此,而且完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年,他们与大皇子、六皇子的明争暗斗从来就没有断过,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各方势力都没少给对方使阴招、下绊子。实话实说,像构陷忠良这等不光彩之事他们并不是没有干过,不过,这次可完全不同,因为其中的当事人是陛下的御前亲卫,并不属于任何一个皇子派系,这个身份很敏感,他们绝对不能碰、不能沾。
这才是崔德率今天只字不提李元吉的真实原因,不过肯定不能说,于是被陛下点名后立即苦思冥想编了一个看起来说得过去的理由,没想到现在还真得派上了用场。
剩下那些大臣保持沉默的真实原因都跟他的完全一致,站在他和二皇子这边的自不用说,站在六皇子那边的其实也是这么考虑的。
搞笑的是他们还都以为这谣言是对方放出来的,所以都异常开心,都眼巴巴地等着对方先栽跟头。
陛下重重一哼:“你真是这么想的?”
崔德率赶紧回答:“回陛下,千真万确。”
陛下又看向其他人,脸上带着一丝不屑的表情:“不用说,你们肯定也是这么想的吧。”
这些大臣当即齐齐拍马屁:“陛下圣明。”
陛下声音一冷:“那你们背后之人呢,他们又是怎么想的?”不用查他也知道这些人上奏反对肯定是别有用心。
听了这话,崔德率赶紧磕头:“陛下,臣是陛下提拔的官员,拿的也是陛下的俸禄,臣的背后哪里还有其他人啊,若说有,也只能是陛下啊。”
他一说完,剩下的人也赶紧表忠心。
陛下猛然提高调门:“但愿如此。”
听了陛下声音陡然加大,这些大臣都吓坏了,赶紧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
陛下不给他们半点喘息的机会,继续问:“这件事你们怎么看?”
崔德率回答:“回陛下,臣觉得李元吉冒功骗赏有违军法,欺君罔上有违国法,罪大恶极,不可轻恕。”
陛下冷冷地开口:“怎么,你这就给人定罪了?”
崔德率坚定地回答:“回陛下,这事能传得如此广,如此快,恐怕不是空穴来风,这说明,对李元吉报上来的这些战功持怀疑态度的人本就有不少。臣听说,这些消息早就在北边传疯了,只是泰安城距离较远,所以最近才传到,而且司马大人不是收到铁石骑军将士的联名检举信了吗,听说里面的内容确实能与那些传言相互佐证,如此看来,这些传言或许真得不是凭空捏造的。当然,臣这并不是在给李元吉定罪,臣也没那个资格,只是综合所有的信息后,臣觉得臣只能这么看。”
崔德率本来是要恪守与二皇子订下的“明哲保身”之计的,可在听出陛下好像产生了一些动摇的迹象后,便果断改变了计策,选择顺水推舟,再往陛下的心里添上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