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兰回国才知道,等待她的任务是去夷州环北市任职,分管的部门包括、人口综合管理、外联、文化、宗教、妇联等。
夷州在穆兰去挪威的那年已平安回归。这几年,华国对这个新回怀抱的夷州省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穆兰到任最先面临的首先并不是直接的经济问题。
夷州在回归前,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出口贸易。本土经济构成以服务业为主,夷州的服务业在经济占比超过六成,其中便利店成为其中重要的代表。服务业占比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夷州居民消费结构早已从对物质极大需求转变为服务和精神需求,这也表明夷州的整体经济水平较高。
自二十年前,夷州已经较少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因为夷州已经具备相对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夷州被联合国评估的人力发展指数和竞争力指数都较高的地区。
然而最近十年,因为过去持续人口数量负增长,夷州早已进入老龄社会,新增人口每年都在降低,高知识青年外流严重,夷州已经是一个有着完备基础设施却缺乏活力的老年人。
这几年,沿海低洼地区的城镇已往山地转移,还好夷州山地面积占比较高,可开发利用地区不少。夷州下辖多个岛屿因为缺乏淡水、地势问题、以及风暴频发,早已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员迁至主岛或内陆地区。
穆兰目前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新迁徙人员和原住民之间的矛盾,一个是老龄人口的各种问题。
担任政府职能,对穆兰而言就是最大的挑战。穆兰一直都在外交部门工作,对市政管理并没有实践经验。
要解决迁徙人员和原住民之间的矛盾,先要确定迁徙人员的情况。
迁徙人员主要有几大类,第一类是周边海岛居民,虽然迁徙了一部分到内陆城市,但有不少周边海岛居民与主岛居民沾亲带故,不想远离亲人和家乡,选择进入主岛。
第二类是内陆支援建设的人员,除了制式单位的职员,还有不少技术人员、服务人员是因为援建而留在主岛,并打算长期生活。
第三类是其他数量不多,原因各不相同的人员集合。这里有些是曾经在岛内生活,之后移居海外,因为全球环境变化,回迁的人员。
还有些是夷州人的外省、外籍配偶,不要小看这一类人员的数量,有几十万。相对于夷州不过两千万的人口总数来说,比例并不算低。
这些人过去往往并不常住在夷州,只是偶尔会到夷州,作为夷州人的那一半配偶,有时候也会离开夷州,出岛团聚。
因为夷州的回归,外省配偶可以申请转变户籍,而不是像原来,从申请开始大约需要六年时间才可能获得夷州定居资格、取得夷州户籍。
第一类人,最主要的是解决生存问题,原海岛人员,过去往往是以渔猎为生,但近几年因为风暴和生存环境的恶劣,他们的生存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个人或私人组队出海已经变得非常危险,并且难以获得足够的渔获。他们迁徙到主岛,虽然大多是有亲属,但全部靠投奔亲属,并不能解决生存问题,甚至这也是矛盾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