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习惯的差异,无法谋生的窘迫,短期相处可能还好,长期住在一起,会使得亲戚关系都可能恶化,而且会受到亲戚所在住宅区域人员的排斥。
这些人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很少。老年人才是故土难离,年轻人早在能展翅时就早早逃离了小岛。
这些人能做什么?
第二类人,因为多是有工作的,即使本人没有工作,一起前来的家人也是有工作,甚至还是比较好的工作,否则也不能带着家人迁徙过来。
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是收入生存,而是在哪里可以顺畅生活的问题,他们往往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喜好,与本地人难以快速融入。
第三类人,实在太复杂。配偶类的人员,住所好办,在自己家里就能居住,但几十万人口长住,工作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人多属于劳动年龄,不工作,长期靠另一半养,不现实。这些人往往原来是有工作,或者说有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
这第三类人中,其他人员面临的也往往是工作问题。
穆兰觉得在了解这些人的基本情况后,有一个问题就突出了。工作!
大陆也在五年前进入了重度老龄社会,60岁以上人口已经占比超过三成。而社会招聘中即使因为法律限制、没有年龄上限的明确约定,实际在招聘过程中,三十多岁的人往往并没有多少机会。
早在二十年前,穆兰就遇到重点本科毕业的中年人做保洁、做保安。不是穆兰对保洁、保安这类职业有歧视,而是,即使现在,重点本科毕业也不是随处可见的大白菜。
读了十多年书,工作了十多年,在体力开始下降的时候,只能有机会做纯体力、或者技术要求极低的工种。而且,即使应聘这些工作,也被人嫌弃,因为体力不够好、没有相关经验。
这看似只是教育的浪费、也是教育的失败,然而真的只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不少公司看中短期利益,单位招聘低龄人员,很多时候会考虑的是,新人工资低,淘汰也不可惜,新人听话,很容易接受变相的无偿加班,可压榨空间大。
年龄大一些、有阅历的人,对职场规则更了解,更容易去和公司争取,不进行非必要的、无偿的加班。且,年龄大一些、经验是足了,但是同样工资支付也会提高。这些人因着家庭负担的增加,对福利待遇考虑的也会多。
自三次连签、十年工作会转为无期限劳动合同,初衷是保护打工人,而老板们意识到辞退成本上升,就会更多的选择年轻人,合同两三年一签,年轻人最多两三年的稳定期,合同期满离开,最划算。
这一点,穆兰即使了解再多,也极为不能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