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铭儿,那么皮,他看着也还是喜欢得不行呢。
半月后,汉王和张辅,带着许多洪熙年间的进士,还有御史等各官员若干,外加太监王谨一起前往交趾。
王谨此去还带了一批东厂太监,起到一个监军的作用。
他非常兴奋,当了一辈子奴婢,终于可以去外面大展身手了。
同时,胡善围工作交接成功,于夏日一个凉爽的早晨,背着一个小包袱,和两箱细软离开了紫禁城。
景舒去送时,胡善围还笑道:“皇上在后宫开了内学堂,让太监和宫女们习字读书算账,且又让每年依考试晋官,这是件好事。”
每年挑些能耐的,妹妹能轻松好多。
景舒笑道:“是呢,可是太祖不让太监识字,皇上此举,让许多大臣们有些不乐意呢。”
她本来以为,皇帝会吸取上辈子的教训,不再重用太监,没想到他还是开设了内学堂。
只不过,他也有了重用女官的架势,看来是想达到一个平衡。
也是,太监确实比大臣好用,要是她穿越成了明朝的皇帝,也舍不得浪费这些狼爪子啊。
“他们不乐意管什么用?”行至宫门,胡善围停住了脚步,摸了摸妹妹的脸:“我走了,你要好好的。”
景舒嗫嚅了一下,到底还是没忍住问道:“姐姐,你是回家,还是直接出门游历?”
古人重孝道,父母在,不远游,若是她先回家,说不定就走不成了。
“不回去了。”胡善围笑得很温和:“家里现在很是富贵,我也没什么不放心的,我从前在宫中,认识一位好姐妹,她嫁去了蜀中。”
“上半年得知我要出宫,便给我来了信,说蜀中人情于我们这边不同,又说那边风景甚好,邀我去住上些日子,我答应了。”
她嘴里的蜀中,其实就是成都府,朱元璋那位素有贤王之称的老十一蜀王朱椿,就封在那里。
在他的治理下,如今的成都府,很是富庶安乐。
朱棣对这位弟弟也很放心,赏赐总是比旁人丰厚,很可惜的是,他在永乐二十二年的时候就去世了。
因为他长子早逝,所以现在的蜀王,是他的嫡孙,朱友堉,由此可见,这也是位拥护礼法的王爷。
朱瞻基对蜀王也很照顾,上次汉王造反,牵扯了那么多藩王,但就是没动这位蜀王。
景舒好奇,便问朱瞻基为何,小朱同学笑道:“蜀王虽富,却并不贪敛民财,对老百姓很是友好,可以缓缓。”
他虽然是在夸蜀王干的好,可景舒却听出了言外之意。
这货的意思是,还得给这些藩王们上一课啊。
胡善围从京城出发五日后,周氏才得知大女儿出宫的消息。
当即便觉得晴天霹雳,差点一口气没喘过来,她忍不住对着丈夫儿媳们哭闹道。
“当初我生下她,整整八年肚子都没有动静,她祖母指着鼻子骂我,说我是让胡家绝户的罪人,可我都没对她撒过一丁点儿气。
我不吃不喝,都要给她穿好的,吃好的,让她学好的,别家儿子尚且没书念,我却让她去读书习字。
可她是怎么回报我的,居然悄然无声地就辞官出宫,还不回家看望父母,也不说去了那里。
我……我……我怎么这么倒霉,生下了这么一个不孝女,我不管,你们得把人给我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