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考虑到的这些,宣和帝自然也早想到了。
若非怕一旦开了此先例,日后皇后难以管束后宫,宣和帝能当时就应了凤阳。
所以,宣和帝也很为难。
但在他心中自有一杆秤在,而这杆秤的秤砣,则毫无疑问是偏向凤阳那边的。
如若不然,他此刻也不会出现在这里。
宣和帝沉默了些许,而后诚恳道:“梓潼,朕知道你为难,但……凤阳从不曾向朕开过口,她今日求到了朕跟前来,朕实在不忍心辜负了她。”他望向皇后,神色为难又凝重。
皇后太了解他了,既然能过来,必然是心里早打算好了一切。他自然知道其中利弊,以及若真颁了这样一道旨意后,会造成的后果,以及,给她带来的为难……但他万般权衡之后还是选择了这样做。
皇后心里清楚明白,无论自己说什么,也改变不了他已经下定的决心。她如今之所以还选择周旋一二,不过也是在为自己争取些利益罢了。
若轻易就松了口,他此刻心里或许是感激自己,但日子一长时间一久,他就什么都忘了。可若是把自己的为难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出来,一再的在他心中加深这个印象,他便会把自己的这个好记得长久些,日后于她、于太子,都是有好处。
母仪天下的李皇后,始终是端庄又温柔的,哪怕此刻天子提了过分的要求,她也有极力争辩,但态度却始终柔和,并不会令人感到反感。
“陛下的心情,臣妾心中是再明白不过的。其实不谈别的,就凭臣妾和凤阳妹妹的私交,既她开了这个口,臣妾也极愿意给她这个方便。凤阳妹妹不容易,陛下心中又怜惜,臣妾何尝不明白。只是……臣妾也怕因此之后会更难管束得了后宫中诸妃嫔。”
“淑妃德妃同臣妾一样,都是跟随陛下从潜邸过来的老人,她们膝下也都有子嗣,资格老。若她们也开口向臣妾提些什么,臣妾很难拒绝。”
淑妃德妃不但同皇后一样,育有皇子成年,而且她们的儿子皆都受封的亲王之爵,论身份,只在太子之下。
这二人的心思……宣和帝未必一点看不出来。甚至,连宣和帝自己,有时也会对这二位皇子之母更偏爱一些。
毕竟,她们所出的晋王和魏王,论品德才情,皆不在太子之下。
他领兵攻入京城时,这二王也是立下了汗马之功。
若皇后平时说这些,宣和帝定会劝她大度些,别同她们计较。若她们要什么,但凡不过分的,应了就是。
可今日却不同,今日所谈的是凤阳之事。若让凤阳同她们两个比的话,在宣和帝心中,自然凤阳的分量更重一些。
所以,宣和帝立刻承诺皇后说:“他日若后宫中有谁为此事闹到你面前来,你只管让他们来找朕。”
李皇后要的也就是这样的一句话,既陛下给了承诺,李皇后也就顺势道:“有陛下这话,那臣妾就安心多了。”又说凤阳,“就如陛下说的,凤阳妹妹难得能开一次口,就算再难,也得应了。”
见此事总算在皇后这里谈妥当了,宣和帝轻轻呼出一口气来。
心里也不免一阵苦笑,想着,还望凤阳能体恤他些,日后像这样为难人的事,就别再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