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桥的媳妇已经去世两年了。
这一年,来家里说媒的媒婆络绎不绝。
在村里有田产。
府城还有院子。
虽然死了老婆的,可胜在无儿无女的,嫁进来也不用当后娘。
只有一个老娘,也是通情达理的老太太。
可是难得的好人家。
李桥不急,媒婆们也只能悻悻放弃了。
李桥自己打了一盆水,潦草的洗了一把脸。
李桥娘在身边转悠着,旧事重提,“儿啊,有那合适的姑娘也要上心些了。”
李桥把擦脸的布巾搭在椅背上。
“就住一晚,明日还要去营里呢。”
“喜媒婆说有个人家,那姑娘和你相配呢。”
“娘啊还有几年的活头了,就惦记着,帮你带几年的孙子。”
李桥也不反驳,应了下来。
至于如何做,嘿,他一个月也就回来这三两次,听听就算了。
说起村里新搬来的人家,李桥娘也八卦了下。
“听说那个姑娘出手大方着呢,前阵子好些人去做短工呢,就是那院子罗烂多,你曹婶子早就惦记着,想从人家那里再要些好处来。”
“她呀太贪财了些,早晚吃亏。”
李桥和他娘说了提了提刚刚的事儿,着重嘱咐道,“娘,以后村里谁有什么事儿,求到您这里可不要轻易答应。”
“若是推脱不了的,就让他们去找我,我自会解决的。”
李桥娘白了他一眼,“放心,娘比你还知道分寸,万万不会胡乱的应下事儿的。”
“你啊,赶紧的找个婆娘过日子才是正经的事儿。”
母子又说了些闲话。
月桃把桃婶子一家都安排妥当了。
和甄家兄弟要回府城。
甄百里和赵天河商量好了。
明日赶了马车,二人去各处收下蛋的鸡。
蚊香和松花蛋暂且告一段落了。
月桃琢磨着下一步要做什么。
财不等人,冬日也不能耽搁才行。
甄老太太这次就和甄万里一起回去了。
岁数大了,不宜在外面住这么久的。
甄百里和余氏留在府城,照顾着家里几个去学堂的孩子也就足够了。
甄万里说了自己的打算,回去他就带着甄千里去收山货。
冬日的皮毛野物也是能挣得不少银子的。
几个孩子的束修不多,可平日的笔墨纸砚用量也是不小的。
还要多多的挣银子才行。
而且长久的住在妹妹的宅子里,时日长了也不方便。
月桃很是佩服甄家兄弟的有商有量。
一家人嘛,既然没分家,心在一处,同心协力的,家业壮大了,绝对是有好处没坏处的。
月桃让甄万里再等上一日,和木掌柜这边结算了银子。
把甄家的分红带回去。
甄百里和赵天河第二日就开始早出晚归的各处转悠。
一批一批的母鸡装到了笼子里。
桃婶子带着吉祥在家里料理。
村里人更是不少看热闹的,买了这老些的鸡。
大户人家天天吃肉?
自从那日之后,曹里正特意去了曹老妇人家里敲打了下,话里话外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