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了草原上的风自林间来,想起了草原上的沙葱味道,还有醇厚的马奶酒和煮肉的香气。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北齐高欢的敕勒歌,让他觉得是无比的亲切。
他多想在湛蓝的天空下,放马、捕猎、比武,再煮上一锅肥美的黄羊肉,嗅着草原上独有的青草气息,和族人们一起笑着载歌载舞。
可惜,他再也回不去了。
李景隆看了看天色,又摆摆手阻拦住要上前的兵丁,给了这个枭雄最后的体面。
过了半晌,他才好奇的问道:
“脱老哥,你这是怕死吗?…这个…你放心,陛下心胸开阔,是不会杀了你的…”
“活着的你,比死了的,有用!”
脱古思突然不哭了,瞪了他一眼,气宇轩昂的往前走:
“你见过有怕死的蒙古大汗吗?”
李景隆直接扒底:
“那打仗那阵你跑啥?”
脱古思理所当然:
“先跑,回头招兵买马揍你们!”
……
而另一边的奉天殿。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依然在处理奏疏。
抽空干点儿是点儿,忙人有忙人的过法儿。
朱标和朱雄英一左一右,站在他的身后。
脱古思帖木儿毕竟不是一般人,所以一向以泥腿子为荣的朱雄英也换上了衮服、冕冠。
下首,几个朝臣的最前面,太师李善长也在这里,有时闭目养神,有时也会附和几句朱元璋说的奏疏上的事。
他是被特意叫来的,北元皇帝受俘,对于他这个为了驱逐胡虏而奋斗了终身的开国重臣来说,很有意义。
李景隆来的时候,朱元璋刚处理好一份奏疏。
他押着脱古思走进殿内,走的雄赳赳,气昂昂,把身上的盔甲振出哗啦的响声,就像是一只发了情的母熊。
他的身后跟着几个兵丁,各自押着脱古思帖木儿的两个儿子,天保奴和地保奴,还有一些北元的大官。
朱雄英小声的对朱标说道:
“天保奴,儿臣在北疆的时候就见过了,虽说都是太子,可从威仪上就比父亲差老鼻子远了,干瘦干瘦的,也不雍容...”
朱标用手扒拉着冕冠上的宝石珠子,面色如常的看了几眼,点点头:
“那这实话孤就不跟你犟了”
朱元璋放下笔,看向眼前的一群人,轻轻的点了点头。
他给了脱古思帖木儿一个蒙古大汗必要的尊严和体面,也没有要从这个被俘虏的敌人身上找优越感的意思。
两个政权的交锋,是背后两个族群的斗争,你死我活,此消彼长,却也无关对错。
我不干你,你就会干我,都是为了生存。
过了半晌,他笑着说了第一句开场白:
“咱们可是老朋友了...”
脱古思帖木儿把脸扭向一边,选择不去看他们。
如今到了这种地步,也没什么不甘心的。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前人田土后人收,还有收人在后头。
等他们老朱家江山倒覆的那一天,不会比他好过多少。
看他不吭声,朱元璋继续笑着说道:
“这几年,你可没少给咱捣乱...”
“太原城下,金山以北,开元,西凉,灰山...咱很早就想请你到大明作作客了...”
脱古思帖木儿目光灼灼的看了他半晌,似乎是要把他的脸刻在心里。
最后,他又再次的颓然的低下头,显得伤感不已:
“你确实是一个英雄…只是我,玷污了黄金家族的荣耀…”
朱元璋又是轻笑。
“咱是否是英雄,又有什么是非功过,就留给后人评说吧…”
想了想,朱元璋又继续说道:
“至于你,穷途末路之时,有没有有愧于祖先…在咱看,你是有过的,可因却不在你…”
说着,朱元璋站起身,背着手走下御阶,然后接着说道:
“尔等入主中原,却不思进取,怠惰民政,把江山社稷胡搞一气,才出了咱这么一个载兴炎运的朱元璋…”
“要说一句成王败寇,可,要说一句自作孽不可活,也可…”
“咱,自淮右起兵时,就发下大愿,说愿以己身,填平乱世,纵死无悔…”
“就算是兵败身死,也要替后人们,为马前驱,开出一条活着的路…”
“昨儿,咱大孙说,看得见的地方和看不见的地方,大明的明月,必朗照于屋檐”
“咱觉得很好”
说着,朱元璋扭身指了指伸手的朱雄英,笑着对脱古思帖木儿说道:
“咱大孙,你不认生?”
脱古思帖木儿又看向朱雄英。
他能确定,这个眼前还带着稍许稚气的孩子,就是他在草原军帐中碰到的那个孩子。
他对这个孩子的印象深刻,心狠手辣,眼光独到,并且还很不要脸。
只是比起当时,他现在白了些。
这样的人,绝对是草原的大敌!
他瞪了朱雄英半晌,朱雄英也冲他轻轻颔首,笑着示意。
他说道:
“等你死了,他一定是草原的心腹大患!”
朱元璋露出了他今天的第一个大笑。
南倭北虏,一直是大明朝立国以来的心腹大患。
而能被心腹大患称呼一句心腹大患,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评价。
他真的很高兴,这还是在西夏李元昊后,第一个被敌人政权评价为祸患的人。
只要三代人连续有作为,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他冲秉笔的翰林摆了摆手:
“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