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月见老太太坚持自己记账,也就作罢。
村里人家家都有一本人情簿子,谁家办事,要去吃席的人家,翻出来看看主家给自家上多少礼钱,根据收到的礼钱或会同样的,或略有增添。
这年头家家日子都算拮据,礼钱并不算大,多是带些自家的口粮,人情簿子上再上个七八文。
姜来福家里不缺这口吃的,办酒席与他们并不耗费家里的口粮。
村里来吃席的人家便把原来要带的口粮折换成银钱,并着礼钱一起添到人情簿子上。
姜月在旁边看了会,见村里多数人家都是上十二文,或是十五文,这在村里已经算是相当重的礼了。
不过现在村里人只要踏实肯干,就算没有长久的进项,也能赚的一份外快,这些银钱拿出来并不伤筋动骨。
自家办酒宴,家里人包括孩子都是等着最后才上桌。
最后这一拨,席间多是帮忙清洗餐碟的妇人,和传菜的汉子们。
大家在吃饭之余,听到东山媳妇叫着菜好了,还要起身拿着托盘去给各桌送菜。
主人家和帮忙干活的村里吃的热热闹闹,东山媳妇把最后一道热菜烧制出来,也拿了双筷子捡了个空位坐下来吃饭。
“咱们可要敬今儿的厨娘一杯,这饭菜烧制的真正好吃,赶明儿我家有喜事,也请大厨去我家掌席。”
负责清洗碗筷的妇人们,你执酒坛,我端杯,倒了小半杯酒送到东山媳妇面前,起哄让她喝一个。
东山媳妇并不怵场,略吃两口菜,端起酒杯一口闷下。
周围人跟着摆手喝彩。
东山媳妇摆摆手,表示她的酒量也只这么一杯,待会儿吃完还要归置东西,不能喝了。
大家伙也就图一乐呵,并不是要真把她灌醉,闻言又打趣两句,便把酒坛封上。
热热闹闹吃完一餐饭,席罢,汉子们把盘碟收好放到桌子拼成的料理台上。
东山媳妇拿灶上的热水,用竹漏勺把一份份余下的肉菜都冲洗一遍,倒入一旁装着同样吃食的盆中。
村里人谁家也不会做这许多肉菜,常年干着农活的妇人汉子胃口都颇好,孩子们见着荤腥那也不矜持。
一个个都敞开膀子吃,是以席间的饭菜并无多少剩余。
这些收拾好的碗筷盘碟自有干活的妇人们清洗,姜月家里人都插不上手。
姜月见这处有老太太揽总,和老太太说声她便折身回家了。
那些皮孩子还在后院做营养钵,都是半大的孩子,姜月生怕他们那句话言语不和,便升级到肢体冲突。
回到后院,见孩子们还算乖巧,许是今儿吃了好吃的缘故,各个笑的满面红光。
见姜月来了忙打招呼,姜月见他们这么会儿功夫,身边已经做了好一些营养钵。
走近一看,各人做的都符合规格,想来是熟能生巧。
“大家做的都不错,待这些营养钵都做完,棉芽长出来时,我每人送你们二十株棉花。”
孩子们听到还有这样的好事,顿时开心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