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回家后和家里人说起棉花的好处,有些父母爷奶一听就知这是好东西,趁机让他们好好学做那啥营养钵,挣得银钱到时候都买棉苗。
用挣得银钱买棉苗,在他们看来这算是无本的买卖。
有些则不以为然,倒不是觉得姜月吹牛皮啥的,而是潜意识的固有认知,觉得这么些年没穿那啥棉袄也都扛过来了,可见这棉苗也不是非种不可的。
孩子挣的银钱也并不少,便想着积攒下来另做它用。
这会儿孩子们听到姜月送棉苗,尤其那些家里人并不打算买棉苗的孩子,听到这个消息可说是高兴非常。
姜月微笑听他们说一定会好好养棉苗,却也没和这群做不得家里半点事的孩子说些什么。
棉苗可以移栽的时候,刺激下村民种植就成了,现在犯不着让孩子跟着担忧。
酒席过去后几天后,孩子们已经做出许多营养钵,姜月估摸着数量已经差不多,便让他们停手了。
结算好当日的工钱,把孩子们高高兴兴的送走,姜月就带着大毛二毛三毛几个开始分工合作,放棉籽,封土。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进了五月,她们家旁边不远就是树林,知了已经开始鸣叫,在外面走上一圈,出的汗已能浸湿衣衫。
这时候,姜月就格外怀念后世的冰箱空调各种冷饮。
此时家家户户都磨好了镰刀,碾好了麦场,在族长又一次从田间回来后,吆喝一声可以了。
村里人便推着板车,装上农具,家家户户开始下地弯腰割麦子。
因为今年姜大河夫妻俩的缺席,姜月也拿起镰刀顶上,原主是割过麦子的,农家人大半年的辛苦都在地里,要赶在天气晴好时都割完,碾出麦粒,送入仓房,这些都是抓紧的活。
家家户户的孩子,只要能使唤,通通被带到田地里。
姜月弯着腰割麦子,刚开始还有些生疏,在一镰刀一镰刀的划下去后,很快就找到窍门,速度也就跟了上来。
赵翠英回头见闺女汗湿的头发衣衫,心里虽心疼,却也忍着没说什么,只是手下的动作更快了。
“阿爷阿奶,茶水来了。”小蝶背着个背篓,还没走到地头就大声吆喝。
听到喊声,众人都停下手头的活计,拿着镰刀走到地头的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
一阵夏风吹来,虽然裹挟着热气,但姜月觉得地头这块树荫真是最凉快的地方了。
小蝶已经倒了两碗茶水,因着水罐加上茶水背起来甚重,小蝶就带了两只碗过来,她们得轮流喝茶水。
众人便都等姜来福和老太太喝完再喝。
姜来福倒没恁多讲究,一碗温热带着丝丝凉气的茶水咕嘟咕嘟就进了口。
喝完一抹嘴把碗递给大儿。
老太太却是把茶碗给了姜月,让她先喝,姜月推辞不过,端起碗便喝了起来。
水刚进口,她就尝到了薄荷的味道,清清凉凉的很是解热,姜月把一碗水喝完。
便看向站在一旁,额头浸着一层薄汗的姜小蝶,不得不说,这姑娘很有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