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春闱科举考试,只会取名次中前三百六十名。
春闱是会试,也就是考进士;秋闱会在春闱的前一年八月进行,是乡试,也叫府试。是考举人的。
也就是说,每三年,朝廷就会有三百六十名进士、或者同进士,等待朝廷安排官职。
正常情况下:这三百六十人还是远远不够分的。基本上成绩一出来,随后要不了多久,就能收到吏部下发的任用公函。
所以新朝这三年,每年都加开了恩科,也就是增加了春闱。不过人才还是不够用。
但前朝后期那时,官场是腐败黑暗、乱糟糟的。
官职几乎都分给了沾亲带故的人。有些官员家里的亲戚,大字儿都不识一个,也能当官。
顶多身边带个师爷啥的帮忙处理公务。
在这种情况下:三百多名金榜题名的考生,很多都难以分配到职务。除非有背景的、有门路的,要不就送得起礼的。
姚传亮,什么都没有。他在看到自己的名字、上榜在第十八名后,就安心等分配。
结果等到快要饿死街头了,也一直没有等到。
后来他多方打听之下,才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一生气,他就朝同窗借了点儿盘缠,回乡去了。
回乡去做了名私塾先生。
一做就是多年。
直到新朝来临,看到阎帝张贴的广揽名士、人才的招人告示时,姚传亮才鼓起勇气,拿出好不容易攒下的积蓄,赶往了京城。
因为:“幽冥堂”的名气、季庭耀的名声、阎帝少年时成就的战神之名、以及大杀北寥救回质子的事件。
新朝的阎帝,让人不由自主地就相信了很多。
姚传亮就愿意再试一次。
试成功了,他被分到了楷县任县令。迄今也快到了三年考绩之期。
有人一朝得势、鸡犬升天;
有人得偿所愿、战战兢兢。
姚传亮属于后者。
都知道阎帝重律、重民生。
姚传亮为官以来,小心谨慎、且行且思。两年多来,挣得的官声可以说是上佳。
但连自己的夫人都不放过,这就……
这么说吧。
执律人员的至亲有违律行为。该执律人员知情但并未举诉,事后被发现。
该执律人员也是无罪的。
律法:是基于民众们的常情常理。
执律人员首先是人,是妻子的夫君、孩子的父亲、父母的儿子。
那是他做为一个人的情感基础。维护妻子、孩子、父母,也是一个人的基本情感准则。
其次,他才是个执律之人。
律法,不是要灭人欲、破人伦的。
因此,他第一时间考虑家人,这属于常情常理。
否则,强行要求所有的执律之人,都能铁面无私、大义灭亲的话,这活儿就没法干了,也没人会干了。
所以:知情不报,是没有问题的。只要不循私舞弊、包庇逃跑、纵容违律就行。
而这姚传亮,显然在知情后,就直接开堂、把他自家的夫人,拉出来给公开审了。
当然,这也是必须的。
毕竟出了人命了。
知情不报是一回事,若是隐藏凶手,那就违律了。
简单来说,就是他可以私下里跟他夫人、好好谈一谈,争取让他夫人主动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