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牲口棚出来,曾燕呢听大队长用广播喊大家来队部取邮件,其中有她一个。弯唇笑了笑,小傅军官回信速度很快嘛。
赶上午休,好多拿了信的人没走,站在队部门口唠嗑。见曾燕呢取了鼓鼓囊囊的一个大信封,有人好事:“燕呢,谁给你写信?你在外面还有亲戚?”
曾燕呢扯扯嘴角,“我外面要有别的亲戚倒还好了。”
“瞧我这张破嘴,哪壶不开提哪壶,不是亲戚啊,那到底谁给你写的信?”有的人就是没有边界感,非要问出个子午寅卯。
曾燕呢那双摸海胆、鲍鱼的手,自然摸得了钱和票,一拿到信就摸到里面装了什么。
小傅军官够意思,那她就却之不恭了,平台上买的东西不好拿出来,有了这些票据打掩护,家里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添置点像样的物件了。
反正要过明路,曾燕呢索性当众把信撕开,里面花花绿绿的票据晃花了看众人的眼。
一会功夫向阳大队就传开了,曾燕呢那丫头撞上了大运,上回被冤枉,在县里认识了个军官,不但帮忙解了围,见她困难,还给寄了好多票过来。
全是农村人没见过的军用票据,各种各样啥票都有。
晚上就有人登门,四小队的张权下个月要去外省走亲戚,想用手里的本地粮票换曾燕呢的全国粮票。
曾燕呢没二话,痛快地把手里的五斤全国粮票换给他,得到六斤本地粮票。交换是有溢价的,1.2:1的交换比例,反正谁都不吃亏,曾燕呢还得了个大方的好名声。
接下来几天,她的小石屋一反常态地热闹起来,来换票的络绎不绝,布票最稀缺,嫁闺女、娶媳妇都需要它,都指着她这个撞大运的手指缝里漏点出来。
曾燕呢不堪其扰,再说她也没那么多票可换。
赶紧请了半天假去供销社花钱。
账户存款五十多万,曾燕呢表面上还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上回搬家把手里那十块钱花差不多了,只能去大队支钱,年底算工分的时候再抵消。
大队长知道她的小家啥都缺,痛快答应,没忘了嘱咐,“收了人家的票,别忘了还人家的情,你这情欠得还越来越大是怎么回事?”
曾燕呢既然敢拿票,就一定还得起,“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福茂叔,我慢慢还。”
会计宋奇对曾燕呢依旧不待见,摔摔打打给支了二十块钱,临了还埋汰她一句,“狗肚子撑不住二两香油。”
“那也比你狗肚子里一滴香油都没有强。”
这厮不要脸的老娘昨天找上门,跟她要两张工业券买暖壶,空手来的,说她东西都是白得的,怎么好意思跟大家伙要钱。
什么妈养什么儿子,宋奇这种人能当上大队会计真是老天不开眼。
出了会计室,曾燕呢在大银杏下找到了老赵头的马车。
老赵头每隔一天会赶着大队的马车,拉人去供销社买东西。红旗公社跟县城是两个方向,在向阳大队的西北面,距离也稍微近一些,坐马车半个小时能到。不买大件,队里的人都习惯去供销社买东西。
曾燕呢一路上没闲着,跟同车的大娘大婶们取经,打听东西的价格,以及哪里能买到不要票的好东西。
大娘、婶子们热情地帮曾燕呢参谋该买些啥。从闲谈中曾燕呢还真发现了个好地方。看来以后应该多跟人交流,原主留下来的记忆毕竟不是她自己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容易被忽略。
下了马车,曾燕呢没急着消费,第一时间去了供销社旁边的农副产品收购点。大家看她拎了个大筐,猜她割草时采了些东西拿来卖,就没多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