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易经她一提醒,也想起来了,大嫂子还要在他们家陶窑定制东西呢。
只是那东西怪得很,周书易做了小半辈子陶器,还从未听说过。
“我回家时听宣儿说,你要定制一口比牛棚还大的锅?”
这个比喻把林桑逗乐了。
如果不知道用途,这么比喻也没毛病。
其实她是想做一个沼气发酵池。
她年纪小的时候乡下好些地方一度很流行,他们福利院为了节能,也建了一个。
很可惜后来国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大范围推广。
但沼气功能强大,又是清洁能源,非常适合农村。
所以建绿色农场,还在概念阶段时,她就排除风能水能太阳能,第一个提出沼气方案。
缺了沼气这条生态链,算什么有机农场?
钱家村的地理和气候跟她的农场如此一致,让她想要如法炮制一个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难点就是各种软硬件。
他们小时候就拿砖块砌筑过池体,时间久了会因为不够密封而漏气,那简直就是灾难。
她看到也有立模板用钢筋水泥现场修的,但都太容易老化沉降。
她农场里用的是玻璃钢和PVC两种材料,一种硬体一种软体,各有利弊。
但这两种材料目前都达不到,当天抓贼那天,那只立了功的陶瓮给了她启发。
她想过了,从密封和防腐的角度,用陶瓷烧制完全可行。
只是不仅是做几个池子这么简单,各种配套的管路零配件都要跟上。
她告诉周书易:“是有‘大锅’要做,但情况比较复杂,不是三两句就能说清楚的。除了这件事,也有点小生意想跟周掌柜谈,不知道有没有兴趣。”
林桑一本正经,可把周书易给说糊涂了。
从老父和儿子嘴里得知,这位大嫂子是好心人没错了。但却有些怪异。
他第一次听见妇人当街谈“生意”,他甚至感受到了这两个字背后的信念感。
要知道商贾的社会地位极低,更没有妇人出来谈生意的,这简直比牛棚大的陶锅还要怪。
但是有恩于家人的大嫂子有要求,他势必是要奉陪的。
周书易抓抓脑袋。
“行是行,我有时间,可是,找什么地方商谈呢?”
以前他们几个大老爷们谈事情,随便找个小酒肆就行。
现在对方是位大嫂子,去酒肆他觉得腌臜,也不能席地而坐,更不适合去家里。
周书易这辈子第一次跟女商人打交道,快把他愁坏了。
对方这样纠结,林桑却是个不讲究的,随便张望一下,抬手指道:“我看那里就有个茶肆,就这家吧?”
茶肆可是比酒肆还简陋,但周书易是个随和的,听对方这么说自然点头。
“好,那就去这家茶肆。”
说是茶肆,其实就是个不透风的棚子,比牛棚好一些。
俩人简单要了几样茶点,林桑开门见山,一坐下就拿出随身的图纸。
今天本就打算去周家的,她早就准备好了。
图纸是经她口述,长子小东画的,非常形象,而且尺寸也很清晰。
周书易一看就明白,
他从小就是陶窑的学徒,自己能画图样烧陶,还将这个本事传给了儿子,看图自然没问题。
但就算看懂了也没用,他依然不明白这是个啥东东?
“式样清晰,尺寸标得也细致,烧制自然没问题。钱嫂子,我能问一句吗,这是做什么用的?”
要说是锅,虽然看着像,但哪有四面密封的锅?
而且侧面还留了几个孔洞,到不如说是一只巨型夜壶。
“这个么——”
其实林桑想过要解释,但这是一句两解释得清楚的吗?
横竖不影响制作,她只好先卖关子。
“周掌柜就先当作大号夜壶吧,功能其实差不多,具体用处嘛,等投入使用你就知道了。”
周书易还真是好脾气,二话不说就答应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