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儿打胚烧制都不容易,他就算提高一些利润,总价也有限得很。
对方应该不会是批量定制,这点助力对他目前的难关可谓杯水车薪。
他完全没有不耐烦,还细心地询问了一些细节,心里开始估算成本。
“这样的话,就定在二百文一只,大嫂子你看怎么样?”
他的报价很中肯,林桑今天对当下物价有了一定认知,也很快算明白。
“好,这个价格很公道,不知道送货怎样解决?”
这个周书易是有章程可以参考的。
“大嫂可以自己提货,如果不方便,我们倒是有拉货的车。就是费用方面要自行承担,实报实销。”
这样很合理,林桑询问了人力物料,痛快地跟周掌柜签下书契。
签完名字,周书易以为这样就结束了。
林桑一边收起书契,一边又问对方。
“对了,周掌柜除了陶窑,还有一个玻璃窑是吗?我还想定制一批玻璃制品,不知道行不行?”
这完全是突发奇想,连图纸也来不及准备。
她蘸着茶水一边解说,一边在桌上临时描摹,一会就将周掌柜说明白了,可又更糊涂了。
“用陶器烧骨架,用玻璃做墙和顶,你是说这个组装好了,就是一个透明的大棚?”
他环视了一下他们坐着的茶寮:“就跟这间棚屋差不多?”
周书易其实是有些惊喜的。
因为谁也没想过,玻璃除了做碗盏珠宝,还能搭建屋子。
前几年有阵子玻璃制品大受欢迎,皇家刮起一阵风,富人们也争相购买,市场根本供不应求。
而那时陶器的竞争激烈,陶窑几近亏损。
他既是走投无路,又是头脑发热,投了大价钱开出一条玻璃生产线。
可他没赶上好时候。
等他花了两年时间,将玻璃制法研究成熟,整条线也开发出来了,宋国的战事渐渐卷到了隔壁江南国。
他们吴越也开始风雨飘摇,人心不定。
再加上这几年天灾不断,百姓朝不保夕,大堆出窑的玻璃品竟是砸在了他手里。
对自己的新主顾,周书易完全实话实说。
“不得已,我只能想出两个法子应急。一是大大降低出厂价,二是去远一些的地方推销。”
林桑点点头:“原来是这样,前阵子周掌柜才会不在家里。”
为了生计,周书易也是无奈,但他频频摇头。
“可是玻璃比瓷器还易碎,我不仅要多花来回奔波的钱,还额外要花一笔在成品保护上。这阵子地方我跑了不少,就连京城也去碰了运气,可是,唉——”
白花费功夫不说,额外的支出简直要将家底都掏空。
周书易真是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办了。实在不行,难道要卖掉一手一脚辛苦建起来的陶窑?
可卖完后一家子又要怎么谋生?
别看他温和地谈生意签书契,心里其实彷徨得很。
现在有主顾要用玻璃建房子,虽然古怪了一点,败家了一点,但他积压的玻璃品,就连那些碎渣都有了去处。
只要回炉重塑,他这条生产线就有了生机。
周书易心里燃起希望,他不挑生意大小,最早的时候,不也是从点滴开始积累的?
虽然这次订单奇而又奇,雇主也跟别家不同,但他拿出了十二万分的诚意。
但这次特殊的雇主还有更特殊的要求,对方听起来似乎比自己更专业。
“是这样,周掌柜,玻璃房对材质的要求比较高,不能用二次回收的玻璃,需要重新烧制。”
但对于那些旧玻璃,她也有安排。
“我可以教你如何做成玻璃棉,这东西能保暖防潮,而且没人跟你竞争,造出来了一定有市场。”
一句玻璃棉已经将周掌柜整不会了,但他还听到了更加奇葩的。
“而且,玻璃房对材料要求高,不仅在尺寸和厚度上有规定,接下来我提供技术,教你怎么做钢化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