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模样这神韵,他看着倒是相当喜欢。
自家小儿子不是还没婚配么,做爹的越想越觉得两个孩子配一脸。
但一想到看对眼的儿媳妇接下来要面对的是竞争激烈的科考,官家直摇头。
“这个么,虽说代母出战是佳话,可如果结果不理想,我们之前布的局岂不是全完了?”
到时候叫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去承受这个压力,未来公爹不忍心。
林桑没想到官家内心戏这样足,她只觉得有必要给女儿正一正名。
但她还没说话,亲弟弟小中第一个憋不住。
“官家,这是我双胞胎姐姐,也是这些年我娘亲所有学生里,学问最扎实的一个。”
小中极力推荐,师姐银子也在一旁使劲点头。
“哦,是了——”
见他们这样,官家有了印象。
“子寿你之前说,自己并非你娘亲最好的学生,最好的另有其人,说的就是这位姊妹?”
“是的官家。”
小中一脸自豪。
小时候他还嫉妒过小北的学习悟性,嫉妒娘亲对她的偏爱,但现在,他只觉得自豪。
“若说技术流,我大家姐已经将各类生产机器玩得飞起。但要说到各科知识的面面俱到,那一定是我二家姐。”
这话听着很具说服力,官家差点就信了。
但一看眼前憨憨萌萌的姑娘,他又陷入怀疑。
这姑娘才多大呀,不过跟着娘亲在家里上了几年学。
像钱中这样小小年纪就能傲视同窗的,百年能出一个就已经是上天的格外眷顾。官家不信了,难道造物主的精华都集中在这一对孪生姐弟身上不成?
看破不说破,官家摸摸胡须,一脸慈祥地笑起来。
“林老师是我们宋国教育界的大拿,她这会另有急事,叫女儿替自己下场,说起来也很合理。”
这会官家完全是给林会长面子。
虽然小姑娘可能取得不了太亮眼的成绩,但不是还有钱银这姑娘嘛。
他本来指望做老师的自己下场,然后一举夺魁,这样他才好颁布新法令。
现在么,钱银替老师扬眉吐气也不错。
谁让吐蕃那边的事情更要紧呢?
“这样说来,一切就都拜托两位了。”官家想通后没再耽搁,麻溜地给两位吐蕃新使臣下谕用印。
林桑接过文牒,突然有了新主意。
“既然我不用参加科考了,这里正好有一个题目,官家看看能不能加到这次的试题里去?”
“啊?临时加题吗?”
官家有些楞。
作为殿试考官,最后的环节他在金銮殿上给新科进士们临时出题加试是常态,可另外两场怎么办?
“乡试会试的试题都已经封好,要再往里加合适吗?”
官家迟疑,考生们却沸腾了。
“林老师又要突然考教我们了吗?太好了!”
他们最喜欢老师突如其来的难题了,特别是小中,一个劲在捏拳头,好像要跟人大干一场。
“不临时加题算什么课考?快来快来!”他简直技痒难耐。
看这架势,官家还骑虎难下了。
“唔,这样也好。”
官家决定了。
“临场加题,绝没有泄题的风险。”
虽说负责这次科考的杨尚书绝对值得信任,但官家心头恶趣味起,决定为难一把今年的考生。
于是林桑将困扰自己多年的那个难题写在纸上,塞到官家手里后,就转身走出金殿。
今年的科考跟她没太大关系了,接下来她要殚精竭虑的,是如何破吐蕃这个局。
她一出殿门,刚登上城楼,迎头就遇上各位副将。
“林使臣,邵军师,这是用今年刚收上来的新粮备下的各类军粮,末将已经吩咐人装了整整上百卡车。”
我的天!
林桑一眼望过去,绵延十几里地。
她正在头疼,负责武器装备的副将也跑过来了。
“使臣,这次的枪炮弹药也装载好了,不知比上一趟去高丽时充足多少倍。”
林桑一看,好家伙,又是几大卡车。
关键是俩人的眼神,渴望祈盼地望着她,就好像等她一声令下,将吐蕃夷为平地。